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师大这十年·献礼二十大】“体美”浸润心灵 点亮希望之光——安徽师范大学服务乡村振兴侧记

编辑:管理员02 发布时间:2022-10-18 浏览次数:

美育熏陶润心,体育赋能强体。作为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入选单位,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积极探索高校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协同发展模式,助力对口帮扶的六安市金寨县光爱学校、安庆市宿松县光荣小学提升体育美育教学质量,坚持以公益之心哺人育人,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下沉,推动教育公平。

扶贫先扶志 教书先育人

位于凉亭镇三德村的宿松光荣小学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金寨县光爱学校则是一所成立于2014年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民办九年寄宿制学校。作为乡村学校,宿松光荣小学与金寨县光爱学校在办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是在体育美育教学方面,由于缺乏专业师资,教学难以开展。

以拥有18名专职教师的宿松光荣小学为例,学生们的音乐、体育课均由语数老师兼教,仅有一名专职美术教师,体育美育教学效果很难实现。针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安徽师范大学依托高校体育美育教师和学生力量,建立对口扶贫项目,从体育美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多方面,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安徽师范大学还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全方位的给定点帮扶的宿松县三德村光荣小学及所属凉亭镇中心小学和教学点一线教师开展培训指导。

“一校一策”精准帮扶 “浸润教室”大受欢迎

自开展浸润计划工作以来,安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紧紧围绕专业特色,制定了“一校一策”精准行动计划,积极按照任务要求开展对口支持工作。

在金寨县光爱小学的“浸润教室”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绘画用品,平时从未见过颜料、美术黏土的孩子们第一次来到这里时,都兴奋得左顾右盼,叽叽喳喳问个不停。这间“浸润教室”空间的打造,正是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志愿者实施落成,教室内美术用品的采购则是由美术学院出资捐赠。

因为长期缺少美术课程的安排,在金寨县光爱小学教学初期,支教老师发现学生经常因缺少绘画工具而不能完整完善的进行作品创作,考虑到学生家庭条件,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捐赠了各种画材4000余元用于“浸润教室”的打造。同样,在宿松县光荣小学内也有着一间特意设置的音乐教室。为了提供长期、可持续的音乐教育资源,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音乐教室提供了钢琴一架、合唱舞台四架、其它音乐器材若干。

真情点燃内心光明 爱意绘就星辰大海

“老师,这样做标准吗?”宿松县光荣小学的操场上,二年级的孩子们正伴随着《七彩阳光》的音乐,学习广播体操。这群往日很少能接触到专业音乐、体育教育的孩子们,眼睛里都写满了期待和新奇,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一边认真地做着动作,一边好奇地问问题。在音乐的律动中,孩子们感受着体育音乐所带来的韵律美。

他们的老师刘雨晴是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也是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支教志愿者。她发挥音乐专业把握律动的优势,接下广播体操的教学,让孩子们在《七彩阳光》中绽放出最美的笑容。

体育学院支教志愿者徐文闽巧妙运用周围自然资源,将金寨县光爱学校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标点画线,用于体育课教育。为了满足学生个体对体育的多元需求,又创建足球、篮球、啦啦操、跆拳道四大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训练队,开展“一周一赛”活动,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将其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徐老师,明年还能再见吗?”这是孩子们在志愿者临走前反复询问的一句话。“真心希望能够多陪他们一段时间。”即将结束支教的志愿者徐文闽面对孩子们依依不舍地说。

美术学院支教志愿者张雨、梁文静结合学生的兴趣,创建起版画、泥塑、线描画、儿童画、手工社团,利用中午和周六时间开展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场“童心绽放”美术展。

面对着孩子们简单质朴的爱,安徽师范大学的青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育人育德的崇高精神。志愿者们,用真情点燃这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内心的希望,用体育美育的“火把”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在未来绽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