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大这十年

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探索理论咨政道路

编辑:王哲谦 发布时间:2022-09-17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激发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日前,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服务安徽创新发展优秀案例征集工作,经学校遴选征集,选送了一批优秀案例。经学校研究,决定结合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开展“师大这十年 献礼二十大——学校服务安徽创新发展巡礼”专题宣传,将学校遴选的有关优秀案例陆续展出,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激发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探索理论咨政道路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办学的根本任务,把服务安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目标。近年来,一方面,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注重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院发展的首要目标。另一方面,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峰学科建设,立足本省,着力传播与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加强梯队建设,为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严把教师选用管理考核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打造了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201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高级职称人才引进、博士硕士招聘、校内转岗等多种方式积极充实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20人,现任专职思政课教师82人,总体师生比实现1:350标准要求。

近3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人,教育部名师工作室1个。通过专项学习培训、老中青“传帮带”、国内外考察等举措,完善师资培养机制,切实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着力培养造就若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骨干。

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持续发展,统筹推进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把各学科基础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突出原典、原理在专业课程中的比重。让学生从一年级暑期开始分阶段进行专业实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培养形成良好衔接。通过协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建设,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上课率达到100%。而本科生导师制、师范专业技能训练等相关制度的实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也再次切实提高了本科生培养和党员发展的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打造“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强思政课程,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引领,制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实施方案,并将“四史”教育教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充分整合资源,深入实施思政课立体多元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1+3”分类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注重专题精讲,实践教学注重主题特色,网络教学有效补充。充分挖掘和利用安徽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涵养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除了课堂教学,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用好社会大课堂方面,进一步做好“放飞理想演讲”“马列经典诵读”“踏寻史迹汇报”“家乡发展报告”等特色实践教学,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学院”下沉指导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将现有精品资源开放课程与共享课程、线下线上智慧教学课程、MOOC课等课程进行强化建设。以项目化方式持续建设教学名师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并在组织设置方面进一步优化,强化思政课基层教学组织功能。通过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基本制度,推进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多种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所有课程严格遵循新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互评制度、集中命题制度等,开展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

注重宣讲阐释,持续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咨政功能

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找准理论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着力在创新性、前沿性、针对性上下功夫,更好服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依托安徽省“中特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新思想”研究中心等高端研究平台,开展百年党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和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革命精神安徽谱系”理论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在党史学习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主动立足学科优势,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师生宣讲团,面向基层广泛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宣讲活动。讲团立足校园、深入基层、面向社会,深入党政机关、企业行业、事业单位,以集中式、菜单式和互动式的形式进行巡回宣讲,省委宣讲团成员路丙辉等多位专家赴全省多地开展宣讲150多场次,惠及人群达3万余人次,党史宣讲事迹多次被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咨政功能,报送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活动成果12篇,提交有关共同富裕舆情研判、思政工作创新研究的咨询报告2篇,被安徽省委宣传部采纳。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在学院专业教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红色精神传承情况调研,同时开展大数据信息挖掘,在此基础上撰写3万余字的《建党百年红色精神传承的历史分析与实证研究》,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中,我校有2项作品《高校学生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认知度调研报告》和《礼赞红色精神,献礼建党百年:建党红色精神大众化调研报告》均获国家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