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评建进行时】经济管理学院:“经”彩有你,“管”绘未来

  • 时间:2024-10-14
  • 来源:评建办 宣传部
  • 作者:经管学院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探求经管新知、传承徽商精神、培育商科英才、助力区域发展”为使命,以“成为一流新徽商人才的摇篮”为愿景,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奋力朝着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特色鲜明高水平经济管理学院建设目标加速迈进。

学院源于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创办时所设政治经济学系,2004年正式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学院本科招生专业有经济学、金融工程、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其中,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博士点、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设有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和数字经济四个专业型硕士点,以及“数字经济与管理”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点。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具有博士学位59人,高级职称34人,博士生导师10 人、硕士生导师 52人,海外经历40余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淮文化名家等各类人才10余人次。学院拥有安徽省科技创新智库(数字经济)、芜湖市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以及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徽商发展研究院等省市校级科研平台。

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承“目标导向行为”理念,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学端,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有清晰培养目标和具体毕业要求,基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形成教师、课程团队、专业三层次闭环改进体系。在学生端,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大学学业生涯管理体系”。建立“职业-学业-学期”目标链,形成专业、行业、职业和自我认知。在资源端,构建“基于目标导向的多方位协同育人体系”。围绕“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行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主线,推进协同人才培养,突出“思政+商科”的价值引领,突出“新技术+商科”的学科目标,突出“产业融合+商科”的职业目标。

质保机制

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反向设计、正向实施、阶段评估、持续改进”理念,学院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和制度与组织保障。围绕教学过程,建立分类、分层质量目标和标准体系。围绕人才培养和教学全过程,建立质量监控体系。连续8年开展“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课程目标达成度调查”“课堂教与学行为调查”,形成可检测、可控制、自洽的闭环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与教研成果探索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第二课堂”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3项,省质量工程项目55项,2门入课程选教育部高等智慧教育平台,1门省级一流课程。2020年以来,获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徽商与创新》获批申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一流专业建设与革新按照“双一流”建设思路,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强优势学科专业。经济学、财务管理、会计学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获批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经济学获批省经济学“101计划”,数字经济获批“安徽省新建专业质量提升项目”。

智慧教学与数字化改造。推进课堂教学组织变革,有序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e学会、赭麓学堂、雨课堂等平台开展智慧教学,建成17门线上课程。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开设数字经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财务、大数据挖掘实务等数字化课程。

实践教学

构建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形成“专业见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构建跨专业产教融合教学体系,形成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班,依托企业实训场景、数智化技术、新兴业态,打造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思政育人

团队平台建设。学院有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原中特中心),成立“习近平经济思想”课程组,面向本科生开设《习近平经济思想专题》课程。

思政课程建设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公开课活动24场次,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一流课程负责人率先开展公开课活动。学院先后获批课程思政类省级质量工程10余项,组织召开“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暨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围绕课程思政作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大思政课育人学院制定实施“五育并举”方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学院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九年开展常态化防治结核病知识宣讲,获评团中央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国家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优秀团体等荣誉,指导老师获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

国际交流

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平台。学院与ACCA协会合作开设ACCA方向班。近两年,学院先后有13名本科生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

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境)外院校访学、进修。近两年,学院5人次赴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参加学术会议及访学,增强学院在科研方面国际影响力。学院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20余人次,在SSCI\SCI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育人成效

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院“五育并举”育人成效突出,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1500余人,百余名本科生参加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足迹、重走延安革命路、重走井冈山革命路,以及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安徽实践调研,获第三届全国“最美防痨人”集体表彰,学校校园精神文明“十佳事迹”等荣誉,本科生在省运会斩获金牌2枚,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学生学术素养显著提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开展本科生学术研习营,培养本科生学术素养。本科在SCI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以及SCI期刊《Journal of Intelligent & Fuzzy Systems》《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SSCI期刊《Resources Policy》等发表高水平论文,在首届全国高校会计与财务本科生论文大赛荣获二等奖。

学生创新创业成绩突出学院设立创新创业中心,按照一专业一赛事要求,整体推进全院学科竞赛工作,本科生每年荣获“互联网+”大赛、挑战杯比赛等各类竞赛奖项100余项。

学生升学与就业力增强2024届毕本科生平均升学率达25.98%,学生考取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院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银行金融机构等知名单位,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