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为笔、以研为墨,她坚持教学与社会服务并重,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实践;育人为本、创新为魂,她厚植社会工作专业情怀,奋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三十载春秋,法学院赵怀娟教授与师大共成长、与专业同前行,在见证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交出作为一名新时代“社工人”的精彩答卷。
步履不停,做履职尽责的学科建设者
1993年,赵怀娟从寿县中等师范学校保送至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自此在师大这块沃土上扎下根来。本科毕业时,她以全校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伴随着高校扩招的热潮,1997年,师大开始招收首届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四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不仅历练了其组织、沟通、协调能力,还让她与社会工作专业结缘。作为历史系的年轻力量,四年后,她转岗至教学一线,投身于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中。
“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专业,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历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学科转换中,赵怀娟经历过焦虑和迷茫。“我经常会觉得学习进度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快,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社会学色彩不够浓。”为了站稳讲台,她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先后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努力寻找合适的研究方向。回首来时路,她坚定地说:“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个新的学科专业和那么多青年学生,我必须要快速成长,提高自己的职业胜任力。”随着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赵怀娟更深度地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先后担任社会工作系主任、学位点负责人、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近年来,她主编专业教材4部,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4项、社会科学奖1项等。谈及此,她表示:“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蜕变、勇于接受挑战的过程。”
“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始终把推动专业向前发展作为自己的首要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站位。”与师大结缘三十载,赵怀娟是社会工作学科和专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年,师大社工专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师资力量不强、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不高、报考率较低等重重困难。为此,她与同事们一同咬紧牙关,全面投入到招生宣讲、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本科专业与学位点评估、一流专业建设点申报、硕博士学位点申报等重要工作中。作为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她始终履职尽责,与专业同呼吸、共成长。她积极把老师们推向实践,参加业务专项培训,推动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以便更好地回馈课堂;只要有机会,就全力参与到相关专业项目的申报中。
栉风沐雨辛勤路,硕果累累满枝头。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获批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社会工作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等称号,扩大了师大社会工作学科在本领域的影响力。“专业是我们成长的土壤。我们不能仅仅只汲取它的营养,还要不断地去回馈它、建设它,与专业一起前行。”赵怀娟始终坚信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在与专业同行中,经历风雨,也迎接暖阳。
矢志不渝,做有温度的社会工作者
在赵怀娟看来,如果说大多数专业老师是用两条腿走路——“教学”与“科研”,对于应用型专业的老师来讲,还必须要有第三条腿——社会服务。“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只做书斋里的学问是不行的,必须要走出社会,和服务对象打交道,要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凝练出新的经验和理论。”在投身社会服务中,她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工作非常有用,也更加地热爱这一专业。
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是助人,特别是要协助陷入困境的社群脱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都是要特别关注的对象。倾情服务暖人心,真心温情筑美好。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赵怀娟注意到人口老龄化的现实国情,由此产生种种思考: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中,六十岁以上的群体数量是非常可观的,这一群体到了晚年期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如何理解自己的晚年生活?社会和国家又可以为这样的老年人群做些什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指引着她,赵怀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老龄问题与社会工作研究。2008年,她考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成为全国最早的一批社会工作者;多年来,她参与省内社会工作标准的制订,承担社会服务的评审和督导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从2014年起,赵怀娟和同事们一道,长期义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形成了“社工伴学”品牌项目,帮助中学生改善学习习惯和人际关系,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学业规划。该项目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社会反响强烈,获得全国第7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实习项目奖”。2018年暑假,她与专业师生十余人赴岳西县开展教育扶贫项目,为留守儿童提升自护意识和学业支持,为隔代监护人开展“爷爷奶奶大讲堂”等活动,得到服务对象和落地乡镇的认可,受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嘉奖。“只有大家觉得有意义、有价值,这个专业才能够被知晓、被认同。”在她看来,社会工作是可以让人成长的。“你会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看到不同的社会面向,就会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也会更具有包容性。”
以服务助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互助益、良性循环,是赵怀娟的事业追求。近年来,她带领专业教师成功申报社会工作实务省级教学团队,所撰写的《老年反贫困社会工作》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所在专业被安徽省妇联授予“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关注当下,展望未来,她始终致力于做有情怀的科研人,做有责任感的实践者。
行而不辍,做笃行不怠的好老师
踏踏实实教学,全心全意育人。从读中师起,赵怀娟就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在其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之外化于行。从教二十余载,她爱岗敬业、尽职履责,立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赵怀娟认为,一名好的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心灵的呵护者。学生处于青春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这需要教师去承担多重角色。在学生心中,赵怀娟老师既是严谨务实的,也是温和亲切的。她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积极回应学生在生活上的各种问题。“赵老师课讲得非常好,课堂内容合理充实,她还会在每次听同学汇报时,认真用手机记录下我们的成长。”2022级本科生杨佳怡分享道。
在教学中,她备课充分、教风朴实,积极指导学生优化选题、设计项目、打磨作品,获评“最受欢迎的老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等;在生活里,她努力营造温馨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与学生平等友善相处。在赵怀娟看来,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是正直、善良、实干的人,要有很好的同理心,敢于直面并解决社会问题。“我们这一学科就具有‘助人’的属性。作为社工专业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高高在上,要以身作则,向学生和社会传递温暖。”赵怀娟真诚地说。无论是默默帮助家境贫苦的学生改善条件,还是托举学子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亦或是密切联系多家实习实训机构,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服务,她始终用心、用情诠释着温暖和关怀,将师者与“社工人”的温情播撒在学子心中。
“要尊重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不能仅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要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师大人,赵怀娟用“归属感”来概括对师大的感情——学校培养了她,她必须不负信任、全情投入。育人为本勤耕耘,师道传承谱新篇。“希望大家在最美的年华里,能够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不负韶华。”赵怀娟表达了对师大学子的殷切期盼。
“什么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仅有经济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是社会治理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以爱岗敬业为使命,以学科建设为己任,赵怀娟坚持为美好社会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脚下这片热土上,她将继续用心书写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真情故事。(采访/李家榕 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