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统一战线篇

凝心聚力促发展 团结奋进谱新篇

  • 时间:2025-05-11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党委统战部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编者按:2025年5月,学校将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安徽师范大学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擘画事业发展新蓝图。学校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办学成绩,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凝心聚力、团结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奋力冲击“双一流”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本期推出统一战线篇。

五年来,学校统一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大联合大团结,着力构建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作用,助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凝心聚力 形成同心共筑高水平大学的生动局面

五年来,学校党委不断凝聚统战力量,擦亮“同心”品牌,学校统一战线呈现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坚固。组织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开展“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手前进”“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双树双建”和“创新发展·高校在行动”主题教育,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更有力。五年来各民主党派累计发展新成员46人(含转入),指导7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完成换届或届中调整工作。支持党外人士作用发挥,目前我校有党派市委会副主委4人,有副处以上党外干部16人。党外人士积极参加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安徽省长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皖江流域血吸虫病防控等各级各类专题调研,1人受聘省生态环境厅第一届特约监督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议案、提案220余条,百余人次参加各级各类专题调研7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60余篇。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风险隐患能力更过硬。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基地”,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通识课,支持成立6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百余名师生赴安徽、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深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和“反邪教集中宣传月”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教育。侨务和归国留学人员工作更有效。承办“侨连东瀛 心系江淮”网上回安徽等各类活动十余场,组织学生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民族心、中华情”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并获奖,学校“侨胞之家”被授予安徽省侨联第一批星级“侨胞之家”。成立学校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组织归国留学人员参与“美好安徽智汇行”等各类活动二十余场,揭榜解决企业难题4个。

踔厉奋发 统战工作在新征程上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学校统战工作始终坚持固守圆心,延长半径,结出累累硕果。1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学校现有省人大代表2人(其中常委1人),省政协委员9人(其中常委2人),市人大代表2人(其中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16人(其中常委3人)。有省政府参事2人,省文史馆馆员2人。7项建议被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采用。各级智库建言献策80余次。各党派基层组织荣获民主党派中央、省委会表彰10余次,其中九三学社基层委员会被授予“2023—2024年九三学社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九三学社基层组织。50余人次获省级及以上荣誉。学校侨联获评全省先进基层侨联组织,1人获评全省先进基层侨联干部。1人获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民族心、中华情”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公开组季军、1人获公开组优异奖。学校获省“双树双建”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4人获省“双树双建”年度标兵。2021年在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20年、2022年、2023年3次荣获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5人获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

【特色案例1】推进“三个融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学校党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观”,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贯穿学校民族工作始终,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与第三课堂深度融合,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注入源头活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立“石榴籽工作室”、开设“党建+石榴籽”菁英班、打造“民族团结石榴园”、开设“石榴园党史课堂”,教育民族师生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传播者和捍卫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阵地保障。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校选课,探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此外,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通识课教学内容,在“中国史”课程教学中融入“大一统”“华夷一体”等观念;在“中国历史地理”校选课中融入中国历代边疆民族史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演变线索以及历代中央政权的边疆民族理念、政策及相应的实践,帮助学生领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充分发挥第三课堂实践育人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拓展实践平台。通过开展学生喜爱的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五个认同”实践活动、民族特色文体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吸引力、感染力,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特色案例2】开展侨胞之家“1155建设计划”,打通侨务工作“最后一公里”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平台建设,启动“侨胞之家1155建设计划”,明确一个目标、强化一个法宝,落实五项标准,聚焦五项工作,全面推进学校侨务工作。

明确 “贴心娘家”建设目标。侨胞之家以打造学校侨界群众可信赖的温暖之家、团结之家、奋斗之家为建设目标,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侨界群众的“贴心娘家”。

全面落实“党建带侨建”工作法宝。“党建带侨建”是做好党的侨务工作的必然要求,学校“侨胞之家”始终坚持党对侨联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强化党对侨界群众的思想引导。组织学校侨眷开展理论学习,安排涉侨干部参加中国侨联、安徽省侨联组织的各类培训,围绕涉侨理论开展研究,形成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在《光明日报》《党的文献》等报刊上发表涉侨理论文章十余篇,学校侨务工作论文获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奖。

重点落实“五好”工作标准。学校侨胞之家立足“五有”,做到领导班子好、干部队伍好、场地建设好、经费保障好和活动成效好,获批全省首批“星级侨胞之家”建设单位,不断擦亮侨胞之家品牌。组织参加“中华文化知识大赛”,承办“侨连东瀛 网上回安徽”“侨胞回家过节”、台湾大学生“徽风皖韵研习营”等活动,省侨办发来感谢信、学校获省委统战部嘉奖。

聚焦五项重点工作。突出侨务特色,侨胞之家长期聚焦联谊交流、便民服务、侨情收集、文体实践活动等重点工作。开展侨情梳理,提供活动场地,为学校涉侨人员特别是已经退休的老侨眷提供交流平台,组织侨界群众积极参加省侨联系统庆祝文艺汇演、书画展和吟诗会等文艺活动。认真落实中国侨联十代会提出的“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模式,加强海内外联络联谊、助力优秀人才引进、助推科研产业联动。

侨胞之家建设成果受到安徽省委统战部、省侨联领导的肯定,荣获安徽省统战系统实践创新成果奖,学校在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上作“侨胞之家”建设经验交流发言。侨联获评“全省先进基层侨联组织”,主席汪效驷获评“全省先进基层侨联干部”荣誉称号。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