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连日来,我校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积极关注全会,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面向即将开启的新征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展规划部部长张廷龙: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十五五”时期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要求和任务。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和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方案编制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向改革要动力”的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直面真问题、探寻真对策,在学科专业建设、资源分配模型、考核评价方式、组织架构设置、决策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改革。要坚持“向规划要定力”,学院和部门应通过深入调研和精准研判,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定位和系统规划,进一步增强能谋善断力行的战略定力。贯彻落实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锚定“双一流”建设目标,以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活力,以规划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科研部部长罗永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出重要部署,指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传统基础学科优势,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度重视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强化校企融合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学生处处长乔静: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持续作出重要部署和批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制度,优化就业服务举措,努力营造全校共同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既培养“能就业、好就业”的毕业生,更造就“敢担当、能干事”的拔尖人才,以高质量就业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严宏: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已经制定和实施十四个五年计划。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全面系统擘画了“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立足自身专业学科特色,做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与阐释工作,并及时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庄桂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我们擘画了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宏伟蓝图。化材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自觉肩负起在争创化学“双一流”学科关键时期的时代责任,坚持聚焦前沿,驱动创新与服务,以“化学+”交叉学科群为核心,攻坚物质创制与能量循环两个核心领域,力求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着力打通科技创新至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区域经济主战场。优化资源配置,支撑科研与突破,构建“科研产出-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将资源向关键方向精准倾斜,为学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强化体系建设,凝聚人才与活力,打造“精准引育”与“多元激励”并重的人才体系,形成人才发展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闭环,为争创“双一流”学科注入强劲动力。
经济管理学院理论经济学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教授余吉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高度,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大力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相结合”“投资于人和投资于物相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等。这些战略部署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我们经济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也倍感共鸣、深受鼓舞!我们将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十五五”主要目标、“六个坚持”原则和“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系列战略部署,潜心开展科学研究,精准做好理论阐释,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大力培养高素质商科人才,努力为“十五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安徽师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法学院2025级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专业博士研究生张明敏: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一名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深感责任在肩。医疗保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是检验社会公平与治理效能的关键领域。面向“十五五”,我将聚焦医疗保障制度的优化路径,深入开展实证调研,重点探究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性、可及性与可持续性问题,着力从法治保障、政策协同与治理机制等维度提供学理支持,努力将专业所学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贡献青年学术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理论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泽坤: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作为一名理论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这些论述不仅是对宏观发展规律的把握,也是经济增长理论与区域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归根结底,是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当前,安徽正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并因地制宜发展出不同的新兴产业,合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原始创新与未来产业,芜湖成功打造了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我将持续关注新质生产力在不同区域的实践进展,努力将课堂所学的理论与鲜活的改革实践相结合,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贡献自己的思考。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茅文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作为一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我更加坚定要以专业能力传播中国声音、展现时代图景。在未来的实践中,我将更加自觉地把课堂所学转化为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实践,用创新表达传递主流价值,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时代气象。在讲好师大故事、中国故事中,不断锤炼“四力”,既当好基层教育的实践者,更要努力成为中国故事的青春叙说者,用实际行动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李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注入坚实底气,也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点亮了前行之路。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的学子,我深感使命在肩,我们不仅要做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思想共识的凝聚者,更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青春之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全会特别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这也对我们师范生提出了更深的期许、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第28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明年,我将奔赴西部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我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锤炼本领、沉淀智慧,把理想的种子播进孩子心里,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一代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