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美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雕塑专业,建设时间较短。雕塑专业于2013年成功申报并获批,是安徽省高校唯一的雕塑本科专业。201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在已有了完整的四个年级学生。作为一个新办的专业,雕塑专业励精图治、不断奋进,取得了许多的建设成果,2017年成果尤为丰硕!
地域特色,定位发展目标
早在雕塑专业申报之初,就以“依托地方美术资源优势,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安徽美术尤其是徽派艺术的发展脉络、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为专业发展定位,在具体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努力将“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观照、地方特色与国际视野、创作实践与基础研究为一体”作为专业特色。近四年来,雕塑专业结合地方文化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为加强学生在徽州艺术技艺上的创作创新能力,近两年来,雕塑专业在徽州区域建设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如黄山市徽派雕刻研究所、黄山市木雕基地、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歙县砚雕艺术馆、歙县正辉砖雕艺术研究所、景德镇一木居陶艺实训基地等。今年,雕塑专业不断完善院内泥塑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等建设,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
锐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雕塑专业一直以来注重教学改革,率先在教学中引入“引进来、走出去”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专业在相关课程中请工艺大师来学院开展讲座研讨、课程实训等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将学生送到工艺大师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学院与徽州木雕国家级大师曹篁生、洪建华、蒯正华和砖雕国家级大师吴正辉,还有石雕省级大师王芳尔和芜湖铁画艺术国家级传承人储金霞及省级传承人张家康等,均建立了教学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刘茂平教授在“砖雕”课程考察中予以这种培养模式以肯定。
互补共荣,形成教、研成果
2017年的6月至8月,学院依托雕塑专业的基础设施开展了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同时,学院依托雕塑专业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集体项目《徽州砖雕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铁骨画魂铸新梦——芜湖铁画艺术作品全国巡展》,正是在这样的高起点、高水准的科研活动的带动下,雕塑专业师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频频获奖。
2017年,2014级9位同学在第六届安徽美术作品大展暨第四届安徽陶瓷艺术双年展中均有作品入围;3名同学作品入选“我的青春,我们的梦”安徽省大学生美术作品展;三名同学入选.第三届中国长春大学生雪雕比赛并获奖;1名同学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雕塑展。 2015级李伟同学作品6次入选各级赛事,张亚同学4件作品入选专业展览并获奖;李强、侯义玲、曹志同学亦有斩获。今年暑假张阿莉、覃凤连、黎石海、肖京、李伟、张亚六名同学参加《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其中覃凤连同学两件作品《涟漪》、《翔》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此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全国共计77件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而我们的学员斩获七件,给予我们最大的鼓励。
本年度,雕塑专业教师成果亦是令人瞩目。郭兵要老师作品《六尺巷》获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艺术创作项目,并参与实施国家艺术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集体项目《徽州砖雕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集体项目《铁骨画魂铸新梦——芜湖铁画艺术作品全国巡展》;个人作品《白色指环上的舞蹈》获得乡约独山·安徽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并获奖,《无佛·佛无》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三支小旗》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作品大展陶瓷艺术双年展。刘超老师作品《红色记忆》获得乡约独山·安徽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银奖,作品《轻语》获邀参加第9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作品《空像》、《云山》国家艺术基金高校漆器教师人才培养项目结项展,作品《空像》入选2017年“制漆尚象---中国当代青年漆艺家提名展”,《东风破》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获优秀奖,《面壁》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红色记忆》入选第六届安徽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巫澜老师的作品《梦回徽州》获得2017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雕塑作品《悲欣交集》入选“安徽省第六届美术大展雕塑展”并获优秀奖;陶瓷作品《憩》入选“安徽省第六届美术大展陶艺展”并获优秀奖;作品《父亲的一天》参加“曾竹韶十年一见”全国巡回展。杨涛老师《徽戏》入选安徽省第六届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家的味道》获安徽省第六届美术大展雕塑作品展优秀奖。
一个年青、活力的专业、一支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一批好学上进的学生构成了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专业,他们在专业建设之初已经把握住了先机!在今后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将到来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