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亲切的语言传授学生广博的知识;她用清晰的思路解答学生复杂的问题;她用多元的方式点燃学生浓厚的兴趣。她就是首届长三角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的获得者,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佘君副教授。
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课堂上的佘君一直坚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在备课还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她都能够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在讲授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他们的实际状况,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年的思政课教学,佘君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方式。满载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背后是老师对于学生兴趣点的掌控,课堂上,让学生接受知识只是第一层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与老师产生共鸣,通过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诲,能够让学生有所改变,这才是课堂教学最终的目标和要求。
佘君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会只停留于书本,她总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紧随时代脚步,将当下发生的新鲜实例贯穿到教学中去。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知识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让同学更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正确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循序渐进,教法多元
佘君在课堂上,注重课程导入、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佘君时常在一节课之初采用视频或故事导入的方式,内容或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或是关于中国历史变迁,一方面可以瞬间将班级同学的注意力拉入课堂之中,由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增添同学对于人文社科的关注。佘君常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广泛而厚重的人文社科知识储备才能够承载学生走得更远。
对于每一个新的知识点,佘君除却视频的引导,还能够通过精心制作的PPT以及清晰的讲解分析让同学很快地理解和接受。例如,课堂上,老师曾用习近平主席和她的夫人彭丽媛每一次外交场合服装的变换来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富有引导式的教学方式给思政课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优雅亲和,博学多才
学生眼中的佘君不仅优雅亲和,更是博学多才。“老师说话总是和风细雨般,听她讲课感觉如沐春风。”“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会有和蔼的笑容,我们感觉十分亲近。”同学们对于佘君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优雅,大家都一致认为老师的优雅不仅缘于她的授课方式,更缘于她对于学生的耐心教导方式。课堂的讨论环节,佘君会给出一个话题,然后同学们围绕着话题各抒己见。面对同学们的一些疑惑,她都能够及时地指出问题,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最终给予建设性的建议。即使有时到了下课的时间,她也一定会将问题耐心指教完毕。同学们对于拥有这样一位老师,心里满是感激。
在佘君的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她的博学多才,无论是课本中的问题还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她都能够给予独到的见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佘君还会给同学们开出一些书目,老师最常说的话便是“学生要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佘君的想法与古之圣贤不谋而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离不开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坚守。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这便是“好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雪)

(图为佘君参加首届长三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