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实施“3456”工程 构建大学生创业生态链

  • 时间:2019-05-24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造 “3456”工程,构建集理念引领、平台支撑、教育促进、项目扶持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生态链,在校园内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

一是坚持以“三创理念”引领创业。着力用创意、创新、创造的理念引领和带动大学生创业。在创意端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通过双创课程的系统化教学和培训,全面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在创新端促进学生开展新行动,依托高端科研平台和实验室,通过组织系列专业学科竞赛,努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在创造端推进学生转化新成果,以论文大赛、发明专利大赛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努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大力培育和扶持创业项目。

二是坚持以“四级平台”支撑创业。搭建“学生思创区—学院创业苗圃—学校创客空间—社会创业孵化园”四级递进的创业实践平台链条。学生思创区注重创业意识激发,设在学生宿舍连廊或空置场所,通过橱窗、展板、标语等形式,宣传双创政策,展示身边创业典型,营造双创教育氛围。学院创业苗圃或创客空间注重创业种苗培育,设在学院办公楼、教学楼或实验楼,配备专门师资开展生产加工、模拟实验、创意设计、体验训练等项目,不断发掘和培育创业种苗。学校创客空间注重创业项目扶持,设在食堂四楼学生集中区,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打造集日常办公、商务接洽、商业路演、培训交流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众创空间。社会创业孵化园注重市场运作帮扶,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办公面积1500平方米,先后遴选30多个项目入驻扶持,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和相关优惠政策,帮助创业项目市场化运作。

三是坚持以“五个融合”促进创业。始终将双创教育融入学校立德树人体系,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一环。坚持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通过主题教育、专题报告、创业培训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创业方向与祖国和人民需要结合,着力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与专业教育融合,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将行业前沿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建设实训中心,开放实验室,加大实验课程比重,着力在专业学习和实验实训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坚持与实践教育融合,把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三课堂,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双创元素,要求二年级学生百分百以团队形式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其中双创类团队占一半以上,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见习,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与职业教育融合,将创业教育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打造创享未来、企业家大讲堂、“百手起家等品牌活动,从新生入学开始强化双创教育,并贯穿大学四年始终,把双创浸润在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之中。坚持与自强教育融合,通过开展自强之星、创业之星等评选活动,选树自立自强和创新创业典型,组织系列公益创业活动,培养学生自强、独立、诚信、勤劳等优良品质。

四是坚持以“六送举措”扶持创业。通过“六送”跟踪扶持创业项目,为初创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送场地。每年遴选15-20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校内创客空间或校外创业孵化园,提供2-3年的免费办公场地。在校内能够享受免费的广告牌宣传和产品推广展位。送指导。建立创业导师团,为全部入驻项目配备“一对一”跟队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项目孵化。送培训。学校每年开设约20个班、600人规模的创业模拟实训班,开展100个课时的“理论+实践”教学。积极选送实体注册的创业团队参加高级研修培训,费用由学校承担。送政策,学校出台休学创业政策,在校生创业可以享受2年以内的创业休学期。对注册实体的创业学生能兑换一定的学分,同时享受驻地税收减免有关政策。送资金,建立专项基金,对每年遴选的创业项目,分别给予一定数量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学生企业能享受驻地一定数额的无息贷款。送技术,依托学校学科专业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产品检测、研发、试验的技术平台,为创业项目提供免费技术支持。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80后全国创业明星”耿国星、拥有20多家分公司的“洪占辉式的创业典型”王雷等一大批创业典型,形成安徽师范大学创业群英现象,最近五年注册科技公司的学生有100余名,涉及信息技术、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服务面向安徽地方产业。原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对学校“3456”工程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向全省高校总结推广。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