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评论】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 时间:2015-09-0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里,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全校在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和曾经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目前,我校有9位老同志荣获国家颁发的抗战纪念章,在此,也要向这些老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这些老同志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和关键时刻,积极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在枪林弹雨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与考验。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是国家的功臣,是民族的脊梁,也是教育启迪后人的榜样;老同志们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永远学习、永远传承。

9 3 ,我们国家将在天安们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在这特殊的时刻,学校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就是要让全体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辉映当下、激励未来。

重温抗战记忆,深刻理解抗战胜利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伟业。在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前赴后继,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光耀日月的壮丽史诗。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倍加珍惜国家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倍加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铭记光荣校史,传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安徽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70年前,我校前身——省立安徽大学的师生员工同全国人民一道,以坚韧顽强的精神,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省立安徽大学师生担着“抗日有罪”的风险,组成了“抗日救国会”和抗日义勇军,创办文艺刊物,出版抗日壁报,发表救亡演说,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活动。137名同学还前往国民党政府门前示威游行,逼蒋抗日。抗战全面爆发后,全校又立即成立了“战时后方服务队”,负责采集情报,辟除谣言,清查户口,侦查间谍,检举奸细。广大师生还通过购买救国债券、组织义卖、公演话剧、举办音乐会等形式,广泛募集善款支援前线,省立安大女生排演了田汉新创作的话剧《暴风雨》,以演戏门票收入购物慰问抗日将士。部分学生积极参加由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活动,成立“安徽省抗日后援会各县流动工作队”,深入城镇乡村宣传抗日救亡道理,组织农民抗战协会和妇女抗战协会等。还有一大批青年学生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日斗争的第一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立 安大的 老师们教书不忘救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中间有何鲁、汪洪法、许杰、郁达夫、周予同、刘大杰等一大批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经过这些爱国教师的言传身教,许多学生逐渐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有些人则成为各抗日斗争团体和活动中的骨干力量,涌现了刘丹、后亦斋等一大批抗战英雄。

抗战时期,学校的办学也历经劫难。19386月安庆沦陷后,先后北上六安、立煌(今金寨)辗转办学,后又准备迁往湖北沙市,因武汉保卫战打响,在沙市复校计划受挫。1939年夏,创办了11年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省立安徽大学被迫停办,同时大部分图书仪器随之流失,给安徽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直到抗战胜利后,学校才历经磨难,得以恢复办学。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要缅怀前辈们的不朽业绩,更要大力弘扬师大前辈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精神。正是有了这种不甘沦亡的坚韧精神,省立安大的师生们站到了抗日救亡的第一线;也正是有了这种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师大虽历尽沧桑,校址数迁,校名几易,始终能够在曲折中奋进,在困难中崛起,弦歌不辍、特色不改。抗战时期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我们办学工作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滋养师大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源泉。

弘扬抗战精神,凝聚建设师大强大力量。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种高度凝聚和升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胜利;是一种高度团结和统一的民族精神的胜利;是一种义无反顾、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的胜利;是一种坚苦卓绝、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的胜利。

“明史知耻、明史知理、明史知责”。重温历史,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回望历史,就能获得坚如磐石的定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就是要大力弘扬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传统,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把学习学校前辈的优良传统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作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新的业绩;就是要大力弘扬众志成城、上下同心的团结精神,动员和鼓励全校师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建设师大、圆梦中华的实际行动,认真制定和落实好“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根据校党委书记顾家山9月2日在学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有删节)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