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致敬吾师】阮成武:教育道路上砥砺前行的追梦人

  • 时间:2019-09-09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从教三十四年,阮成武教授一直执著于教育学专研与教学研究。对他而言,教书育人是他终身的使命,他为自己教师生涯与教师节同龄同岁而感到荣幸。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按照自己的初心,履行着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兢兢业业。

不忘初心,痴为人师

文化大革命之后,师大开始恢复教育学的招生。1980年,阮成武以首届教育系本科生的身份开启了他在师大的学习之旅。在谈及初入师大时的那段时光,他十分感慨:“那个时候,我们有三十多个学生,四十多个老师,每个老师都能亲切地叫出你的名字,师生关系都很融洽。”

也正是在师大学习的这四年,影响改变了阮成武今后的人生道路。他谈到,刚经历文革的老师们都十分珍视能够重返讲台的机会,他们对学生们尽心尽力,关心着每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老师们孜孜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也在阮成武心中开始埋下了一颗努力拼搏和教书育人的种子。

除了学习上跟老师们频繁接触,课余生活之中阮成武和同学们也乐于和老师们打交道。他印象最深的便是帮助程谪凡教授搬家,看着程老从破旧不堪的房子里搬离到学校专门为教授修建的住房中,阮成武深深地体会到文革之后,国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正是在经历帮助程谪凡教授两次搬家之后,这颗“种子”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

如今,这颗种子历经三十四年的风吹雨打,早已长成参天大树,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遮风挡雨。在他任教的第三十个年头,他曾写下这样一句话:三十年痴为师,立德立教还立行。教书三十余载,他始终不忘初心,在教师的岗位上坚守着,用努力与真诚为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书写新篇章。

砥砺师心,潜心育人

“我一直在教育事业和教育学的田间耕作、育种、播种、选苗、施肥、收割,享受教育带来的快乐与幸福”,阮成武教授将教师比做是知识的农民。

他说他是农民的儿子,童年时期就开始与庄稼打交道,懂得庄稼的生长之道。如今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大学老师,他更是深刻地体会到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就跟种子一样。面对不同资质和习性的学生,提供适宜的知识和德性的养分和生长环境,陪伴他们从发芽到成熟。

同时,他也谈到:如今的教育一味地给种子灌输养分,太过功利化。只有适时地去浇灌,让种子自然生长,才能确保它生长旺盛。

阮成武教授在教学生涯中一直秉承着自己总结的三大理念。他将这三大理念总结为三个词:“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身为教师,要站得住讲台,要有良好的学养和道德品质,有严谨端正的教学态度,不能将学生当作试验品,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便是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不追名逐利,诚心对待教学科研。除此之外,还要靠“行”,教学不能止步于课堂,要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深入到社会前沿,将学与用结合起来。阮成武教授提到,如今的教学课堂与以往相比,要敢于反转。将老师主讲变为学生主讲,让学生们课下学习,课上汇报,老师点评,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老师要起到唤醒学生的作用,并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多的还是给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

“以德立教,言传身教”是他对学生成长的尽心负责,“教书育人,问到躬行”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承诺。

结缘师大,师生情深

三十多年前,阮成武教授在初为人师时,作下一幅画,题为“桃花园里可育人”。画上那桃源深处的小学,隐现出他的教育梦想。在过去的三十年教师生涯中,尽管角色在不断变换,工作单位和岗位也历经变迁,却从未动摇他对教师研究的持续关注。

阮教授曾经在六安师范学校担任过副校长,也在皖西师范学院担任过教育系主任,谈及到为什么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师大教书任教,他说回到母校是一种偶然,也是种必然。他笑称自己是被“劫持”回到师大的,2007年时,阮成武当时已经被南方一所高校引进,当师大得知他准备赴南任教时,边派人连夜赶到他的家中,以“双十人才”项目将他引回师大,这一待便是十余年。

在此之间,阮成武教授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得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还获得了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可当问及在教学生涯获得过最有意义的奖项是哪一个时,阮教授很欣慰地说到:“其实在这些奖项中,无论是学术方面的也好,还是集体上的奖项,让我最难忘的还是去年获得咱们学校的‘最受欢迎教师奖’。这是毕业生们自发组织评的奖,能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

他初为人师的那一年,也正是国家设立教师节的那一年。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2018年的教师节。正值安徽师范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学校为了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隆重举办了这一年的教师节。阮成武谈到那天他曾三次上台领奖,不仅感受到了学校和学生们的尊师重教,也感受到了九十岁师大的恢宏志气。

作为师大教育学的带头人,阮成武说:“感恩师大当初对我的培养教育,如今师大已经开始展望第一百个年头了。接下来的日子里还需面对很多挑战,还需做到‘固本’、‘守正’、‘创新’。注重好人才培养,守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管理层面要敢于创新。”一路走来,阮成武历经无数挑战,但对教育的初心、对学生的一丝不苟、对学术的执着却始终如一。(文/全媒体中心 蒋新玥 图/司梓楠)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