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安徽师范大学坚持“以本为本”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 时间:2019-11-03
  • 来源:
  • 作者:徐成进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坚持“以本为本”,坚持把本科生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最好的教学资源配置在本科教育,把最优秀的教师队伍用在本科教育,着力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内涵式发展道路。学校把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坚持理念先行,加强理论武装、研究阐释和氛围营造。主动更新教育观念,以“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为契机,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落实到学校发展规划中,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务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加强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管理培训,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推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基础教育领域师资培训、深化合作与对口帮扶。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召开学校本科教育大会,积极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优化管理运行和资源配置,改革评价体系、服务体系、开放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坚持督查督办,梳理出问题清单,明确推进落实,严肃批评并限期整改。学校始终坚持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一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为统领,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强“双一流”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统筹。突出分类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出优势特色学科,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目标导向,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先后获得3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4个学科入围安徽省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项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秉承“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办学理念,推进一流本科、一流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打造教师教育特色专业群,推进本科专业大类招生分流培养。2016年以来,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次,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全融入的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和竞赛活动支持力度;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实施思想、管理、资助、心理、国防育人“五大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把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加强人才队伍的整体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瞄准科学前沿、围绕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依托特色优势研究领域,发挥人才、科技、资源优势,改革创新科研管理与评价机制,加快高水平科研平台和高素质科研团队建设,产出高层次科研成果,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搭建优质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扎实推进“文化荣校”战略;实施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徽州三雕,全国仅55所高校入选),获批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1项。先后成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高端学术科研机构,开设戏剧影视文学等一大批弘扬经典传统文化的教辅书籍,让优秀传统文化入眼、入口、入耳、入心,进一步积淀并内化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基因和道德底色;规划设计校园环境,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深刻魅力,极大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依托赭麓书画社等15个学生社团,打造“徽学宣讲营”等优质品牌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生活品位。举办建校90周年系列活动,弘扬师大精神;成功续签为国家“共建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基地”,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省本科高校唯一);获评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积极开展文明网站创建工作;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数达13个,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加大留学生招生宣传力度,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加强海外引智,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构建制度保障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成立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学科建设领导组,负责“双一流”建设的统筹规划、资源配置和协调服务,于2017年启动了“制度建设年”活动,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形成了运行有序高效的制度体系。坚持分类核定编制,实施分类评审、分类评聘、分类考核;强化学科顶层设计,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坚持分层分类建设,厚植学科发展基础,彰显学科特色优势,推动学科建设发展;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创造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符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的自我考核、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增强建设的有效性,提高建设资源效益,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在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学校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遵循“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理念,牢固树立一流意识,紧紧围绕一流目标,认真执行一流标准,全面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