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十三五”收关之年,也是即将启动全国新一轮学位点申报、召开我校首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一年。创业维艰,耕耘不辍,42年来,一代代师大人秉承着“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培育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累累硕果。
研究生教育概况
翻开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历史篇章,安徽师范大学是国务院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以来首批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1978年成立科研处研究生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共招收古代文学、现代汉语、有机化学3个专业6位学生。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也自此开始、薪火相传。
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 年成为全国第二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是安徽省最早的教育硕士培养单位,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比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物理学等8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人文地理学1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42年来,学校共培养研究生20000余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研究生中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等29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2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2人。
规模结构趋于合理
截止到2019年底,在校研究生规模为5357人,较2015年增长了12.02%,其中:博士342人(女生150人),增长了54.75%;硕士5015人(女生3427人),增长了9.95%。在校硕士生中学术学位硕士生2741人,占54.66%,专业学位硕士生人2274,占45.34%,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逐步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格局。
在校研究生的规模与结构对比
生源质量不断提升
至2019年,我校累计录取硕士研究生26197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844人(学术学位15934人,专业学位4910人),高师硕士635人,在职教育硕士4108人,2017年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并轨后,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10人。自2004年始,累计招收博士研究生746人。2019年统招硕士达到1930人。博士达到88人。近年来,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改进招生办法、调整招生结构、优化指标分配、规范招生环节等举措,生源质量不断提升。
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报考和录取情况表
培养过程逐步完善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培养过程管理、狠抓学位论文质量、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升资助育人效果……一系列举措、改革、坚守都为了始终如一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关,始终如一秉持内涵发展、质量为先的教育理念。“十三五”期间,获得一批省级教学成果奖,2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大赛中获奖;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合格比提高5个百分比,盲审优良等次提高10个百分比,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优秀学位论文入选总量位居全省省属高校首位,7篇案例入选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案例库,53名研究生在国家级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15人在全国建模比赛中获奖,一人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学位点布局逐步优化
调整学位授权点布局。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顺应发展形势,动态调整学位点。2016年以来主动撤销一级学科点1个,二级学科点2个,自主增列一级学科点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突出特色,培育目录外二级学科点,目前已设立目录外二级学科25个(含交叉学科1个)。
学位点评估效果良好。4年累计1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参评专项评估,100%通过。推荐29个学位点参评2018年学位点合格评估,5个被抽评的学位点全部合格。2016年,以学位点建设为基础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有16个学科进入70%排名,其中2个B,3个B-,位列安徽省省属高校第二名。
思政工作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贯穿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促进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协调发展,构建有时代特征、师范特色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搭建“理论学习、学术科研、专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思政”平台,形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践五个维度的育人功效,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近年来研究生中涌现出“安徽师范大学见义勇为标兵”跳江救人的张侠忠同学,进入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的蒯龙同学,应湖北省疾病预防中心要求“逆行”驰援武汉的疏义林同学等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