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与新闻传播研究”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

  • 时间:2020-12-1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本网讯(新传学院)12月5日,“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与新闻传播研究”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举行。此次学术论坛由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十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在线上与线下就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与新闻传播研究展开研讨。校党委副书记蒋家平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师帅主持。

开幕式上,校党委副书记蒋家平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成就。他表示,本次学术论坛以社会治理与新闻传播研究为主题,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将围绕新闻传播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展开广泛的研究探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推进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和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表示,此次论坛对构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对我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对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丁柏铨在致辞中表示,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和行动轨迹,扩大了我们的未知领域和学科研究的探讨空间。他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以社会治理和新闻传播为己任的业界和学界人士,需练就能力与本领,体现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以学术研究成果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校科研处处长徐彬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后疫情、社会治理、新闻传播这三个关键词的有机结合对推动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期待论坛的研讨成果将更多惠及社会发展和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杨柏岭教授就学院建院十周年以来深化部校共建、推进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取得的成果作了介绍。他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大新闻传播院校合作,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开幕式后,分上下午举行了主题发言。在上午的论坛主题发言中,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从新闻传播理论发展、学生培养、新闻学科的时代背景等三个方面简述了疫情给新闻传播学科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广西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郑保卫教授结合此次论坛主题,强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与使命。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张健教授就认同政治视角下的饭圈与饭圈文化展开了讨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聚焦新闻传播的问题意识,阐释后疫情和后冷战的相关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通过疫情期间的部分新闻实例,围绕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与价值风险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强调在智能时代社会治理要警惕算法价值偏差,重塑身体与信息的关系,重视公民的数据素养。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振祥教授从较为新颖的角度探索了后疫情时代时尚传播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雷跃捷教授结合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探析新型主流媒体引导“全民战役”的路径,提出了“三个共同体”和“三个结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教授就5G时代短视频内容生态的驱动要素、转型升级“瓶颈”、引导与规范及重构进行了探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邓绍根教授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

在下午的论坛主题发言中,丁柏铨教授通过纵向比较SARS事件及横向考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面临的严峻考验,提出要从理念、思维与实践三个方面促进“后疫情时代”主流媒体加快提升网上传播能力。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唐远清教授针对“舆情治理”理论与现实错位的尴尬现实,提出了中国语境下舆情治理实践的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舒咏平教授就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中国国家品牌提出、特点及意义作了具体阐释。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陈龙教授以效果本位、算法传播与媒体融合的未来形态为主题进行了陈述。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传红教授强调要把握好后疫情时代的主要特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应对。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中公众社交媒体使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并指出其在社会风险感知与公共信任的中介作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将社会治理与网络公共领域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公共领域建设的路径。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瑞琦教授强调了网络治理国际规范改革的迫切性,并提出要用话语建构以克服霸权国制度否决能力,制度竞合以增强既有制度的弹性,国际合作以降低崛起风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将传统叙事与网络群体叙事做对比,指出了如今网络群体叙事的互文性与衍生性。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姜红教授研讨了数字技术作为底层逻辑为新闻传播学带来的范式转型。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孙信茹教授引入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理论”,立足田野的关系交织、关系的深度嵌入、嵌入情景的文本叙述等几个研究维度,阐释了嵌入性对互联网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尤红教授基于视觉语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摄影图片图像意义建构进行了解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爱珺教授论述了5G时代的算法风险与价值引领,强调媒体算法具有价值取向。北京联合大学新闻传播系惠东坡教授重点讲述了对外传播研究的新视域:媒介话语间性。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朱晓凯、吴来安、陈接峰、秦枫、魏岚、杨帆、高月等教师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作了现场交流发言。

本次论坛主题发言环节由丁柏铨、董天策、赵瑞琦、惠东坡、丁云亮及《学术界》杂志副主编李本红等主持,唐远清、孙信茹、姜红、林爱珺、尤红、舒永平等作现场点评。

杨柏岭在闭幕式中表示,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多平台直播这一充满后疫情时代特点的方式开展高端学术研讨,与会嘉宾大多是来自新闻传播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围绕新闻传播和社会治理这两个领域以及二者的关系,从人与社会、新技术与伦理、国家与品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这些话题的集中讨论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发展拓宽研究视野、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分别在会议现场和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论坛。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