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桂涛生先生您好,我是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刘佳丽。时隔84年,我在中国音乐史课堂上了解到您作词的《在太行山上》这首红色歌曲的背后故事,深受感触。当我亲手誊抄乐谱时,我仿佛看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听到您内心的呼唤.....如今我坐在教室里给您写下这封信,窗外鸟语花香,山河无恙,可我早已热泪盈眶....”5月13日-16日,微风拂过的花津湖畔,一排排手抄乐谱随风飘扬,一封封跨越时空的信件吸引了来往师生的驻足观看。这是安徽师范大学首届“青春绘祖国·红心永向党”系列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成果展现场,一堂特殊的“思政课”成果在学校敬文图书馆前呈现,“课堂”中有鲜花、乐队、机器人,还有水晶、标本、图片展,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今年3月,学校发起了“青春绘祖国·红心永向党”系列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全校各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举办了“手绘祖国”地图绘制活动、“‘微’绘百年”菌落绘画、“‘晶’制传承”晶体制作、“‘电’亮未来·红心向党”电子元器件暨物理教具科普作品展、“逐影青春”文化海报设计、“追忆容颜”肖像画创作、“‘计’叙岁月”网页设计、“‘叶’笔生画”植物标本创作、“‘数’说青史”展览宣讲、“翰墨丹青”手抄报创作、“音符跳动”百年音乐作品展、“匠心育人”百年体育成就展、“‘花’述青春”花艺设计展等红心向党特色课程思政活动。万名学子积极参与,在全校掀起了课程思政学习热潮。
5月13日,校党委书记胡朝荣,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林,学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团委以及各学院负责同志来到学校敬文图书馆前,现场参观课程思政成果展览。现场,获奖学生代表向胡朝荣介绍了各自作品的内容和初衷。胡朝荣认真观看、聆听了每个展区的作品及介绍,不时驻足仔细观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青春绘祖国·红心永向党”系列课程思政教育活动成果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一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创新。有新意,有创意,有较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意义,各学院要认真总结这些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继续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这是一堂“有深度”又“有温度”的课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安徽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融合,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将精深的思想讲得深入浅出,在体悟里把宏大的理论品的有滋有味,让思政课不仅“有深度”而且“有温度”。
“这是一张特别的画像,遵从家属意愿,我画的是董殿朝烈士牺牲时的场景。他牺牲时年仅41岁。”在“追忆容颜·红心向党”肖像画创作活动展前,2019级美术学本科生王国铭说到“绘制的过程也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在绘制前,为了更好的展现董殿朝烈士在被敌人用刑之后,仍然坚守秘密、宁死不屈的感人场景与伟大精神。我查询了大量史料知识,内心深受震撼。我用自己的笔触和设计,让我与董殿朝烈士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自2021年11月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年学子通过“为烈士画像”的课程思政活动,实现了一次次催人泪下的“相聚”、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团圆”。
“一草一木都可以是爱国主义、爱校荣校教育的课堂”生态与环境学院师生团队开展了“植物调查及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专题讲座,百余名学生参加培训,团队梳理了安徽师大百种植物名录、植物标本、植物叶片标本画.......一幅幅标本画满含巧思,引得师生驻足观看。在“‘叶’笔生画·红心向党”植物标本展区。2020级环境工程杨楠、王雪茹正在介绍他们的标本画作品。“我们在校园中采集了百余种植物。最终使用了100片树叶、20种植物拼绘出党徽与团徽的图案,寓意着党的二十大与建团100周年。在选取何种树叶上,我们对 植物习性做了很多研究,最后选定在高大树木庇荫下而生、向阳而长的鸡爪槭为旗帜的拼接元素,也象征着我们青年人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茁壮成长。”
“‘数’说青史·红心向党”展览宣讲是同学们参与最多的活动之一,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书记、活动指导老师毕昌喜介绍到。“数学专业与思政如何结合?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同学围绕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史百年征程这一主题,以数字背后的红色故事,重要历史人物辉煌发展成就,时代榜样故事等重大事件为依托,开展党领导下的中国青年运动史故事展览宣讲活动。最终收到作品625件,透过一个个数字,一块块展板,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手抄报、三字技能是我们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与传统的讲台式课堂相比,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政教育更加有趣,对我们非常有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21级思想与政治专业的汪乐怡是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翰墨丹青·红心向党”手抄报创作活动获奖作品《红心向党》的作者,当谈到自己的创作思路时,她说道:“中国共青团的百年历程,是一部党领导青年运动的百年奋斗史。我精心绘画了南湖红船,中国的山川河流,查阅大量资料,配以党史文字,体悟中国文学里的‘家国情怀’,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心中对祖国的深深祝福。”
这是一堂让“专业”接“地气”的课
今年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各院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内容、方法与载体,让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无缝衔接,使“情理”入耳、“学理”入脑、“真理”入心,让课程知识普及广大学子,让专业知识更“接地气”。
“水晶原来有这么多类型,而且还可以作画,我真的是第一次见到。”在“‘晶’制传承·红心向党”晶体制作活动成果展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同学正带领来往学子开展“晶体”制作体验。蓝色的硫酸铜、金黄色的碘化铅、绿色的氯化铜、白色的硝酸钾、红色的铁氰化钾以及草绿色的三草酸合铁化钾......在化材学院学生手中,深奥难懂的化学材料成为了绘画的“颜料”。“这些颜色是同学们通过不断实验,将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来析出晶体或利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较大的物质重结晶合成而来的。晶体生长的过程缓慢而又美丽,厚积薄发,最终获得璀璨闪耀的成果,一如我们党和团的百年光辉历程。一幅幅晶体创作图也是化材学子对党和国家最真挚的祝福”化材学院2018级材料化学专业黄宁宁介绍到。
“‘微’绘百年,红心向党”菌落绘画展区,则呈现了一幅幅微生物菌落画。通过将微生物实验课与思政课相结合,同学们在土壤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实验中筛选出了所需要的菌种,通过他们的思考和理解,用橙色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酵母和黏菌等进行创作。“过程中最难的是菌图的设计。菌体是微生物,具有活性,生长周期也不同,不易控制。为了制作一副致敬抗疫英雄的菌落画,我们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进行了十余次尝试,才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未来的我们也将不断学习,期望终有一天能像这些抗疫英雄一样,用自己的所学为战胜疫情做出青年人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师生手绘地图,让祖国永驻心田。新闻与传播学院21级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哈萨克族学生胡尼德孜在参观作品展览时感叹道:“看到跃然纸上的祖国大好河山,看到家乡在同学们的画笔下呈现,我感到十分的惊喜,也感觉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担当。身为一个少数民族的学生,我也将继续坚定信仰,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激扬青春!”
各个专业也都发挥特色所长,让不同专业同学有了更多体验,也让专业更接地气。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逐影青春·红心向党”文化海报设计比赛深受大家喜爱,同学们打破专业的壁垒,来自18个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收到作品数百幅。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子的“‘计’叙岁月·红心向党”网页设计比赛,向大家展示“科技强国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体育学院“匠心育人·红心向党”百年体育成就展述说着不屈的体育精神。
参观展览的学生经济与管理学院汤玉洁也不禁感慨到:“今天的展出是一次特殊的‘思政课’。同学们的讲解专业理论厚实又接地气、案例鲜活生动更易理解,这样的思政课‘真香!’”。
这是一堂育人与相长“双向奔赴”的课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在展出现场,花艺设计、音乐演奏、机器人舞蹈等作品,引得来往师生纷纷点赞,让课程思政展现更多样、更生动。如何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思政进行充分的思想发动,也是一场教学相长的过程。
“百合花象征着纯净、清澈的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青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百合花为基础元素,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进行设计创作”在生命科学学院《花卉学》课堂上,园艺专业副教授涂传林带领学生进行花艺制作。学生们积极响应,设计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插花作品。“这件插花作品名叫《喜迎二十大》,同学们以帆船形象为花托,以红色雏菊汇成旗帜,以粉色满天星做出‘20’造型寓意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看到同学们用心制作的作品涂传林老师动情说到“在花艺设计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学习知识、收获成长。同学们也很感兴趣、主动研究,用年轻人的话语来说,这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吧。”
音乐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音符跳动·红心向党”红歌乐谱设计以及时空对话信件活动,在展出现场更是用优雅的小提琴演奏,让红色歌曲飘扬在校园之中。“红色音乐记录了一个民族觉醒的奋进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进新时代的恢弘历程,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时代记忆和红色精神。为了讲好思政课,我与同学一起选取能够体现共产党、共青团百年历程的代表性曲目,为同学们讲解红歌的时代背景以及所表达的含义引导同学开展乐谱设计。与我而言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学习”《中国音乐史》课程专业课教师李城说。
“我觉得本次活动是一次非常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尝试。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类专业是理工科,之前我也没有想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工科学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物电学院学科竞赛指导老师张津源介绍道:“这次我是以‘学长’的身份,与同学们一起焊电路板、编程序,在过程中引导学子对党的青年运动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在陪伴与教育中既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
“青春绘百年 红心永向党”活动指导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说:“这次活动,老师们集思广益,同学们群策群力,通过课程思政的成果展示,教师启发了学生,学生也启发了教师,对于我们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推动,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丰富多彩的作品,展现了同学们扎实的专业功底,体现了同学们深厚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及时总结这次活动经验,将活动成果固化,营造良好思政课教育氛围,继续推广和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同向同行。”
据悉,活动自3月举办以来,学校结合各学院专业特色,结合课程思政,组织广大青年学子围绕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这一主题,以“祖国大好河山、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红色文化标识、革命英烈事迹、时代榜样故事、辉煌发展成就”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主题作品创作活动13个,万名学子参与其中,收集各类学生作品4000余件,引导了青年学子在活动中学技能、强信念、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