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振兴计划师大行】学校举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六百年徽商资料整理与研究》​结题鉴定会

  • 时间:2023-03-06
  • 来源:科研处
  • 作者:李志翀
  • 点击量:
预审 宫超 审核

3月4日上午,学校举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六百年徽商资料整理与研究》(13&ZD088)结题鉴定会,该项目由历史学院王世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

本次结题鉴定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担任专家组组长,厦门大学王日根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郭培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兼副所长朱昌荣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兼徽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时龙研究员、安徽财经大学曹天生教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坡研究员为专家组成员。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熊宇杰教授亲临会场,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唐国富专程莅临指导。我校科研处处长徐彬教授,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副院长韩家炳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鉴定会共分为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由徐彬主持,熊宇杰、唐国富、刘道胜分别致辞。熊宇杰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并简要地介绍了我校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和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本项目的基本情况。唐国富深情回顾并充分肯定了王世华长期以来对安徽省社科界和安徽文化建设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并指出本项目系安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恳请与会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刘道胜汇报了历史学院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与突破性成就,希望与会专家为本项目和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多提建议。

会议第二阶段由卜宪群主持。王世华首先从项目基本情况、成果形式、衍生影响、不足之处和经验教训等方面作了汇报,本项目自2013年11月获批立项、2014年3月正式开题启动以来,研究工作持续了九年多的时间,收集整理各类文献中的相关资料,最终形成《六百年徽商资料集成(1368-1956)》1100余万字,并完成一部研究专著《徽商与文化》30万字。

经鉴定专家逐一点评、专家组评议后,卜宪群代表专家组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项目所收集整理的徽商资料种类较为齐全、数量庞大、内涵丰富,这是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徽商资料整理工作,为徽学研究史上徽商资料搜集整理的集大成之作,为徽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比较完整的史料基础,有助于真正理解徽商创造辉煌业绩的真实动因和机制,弥补徽商研究中的一些薄弱乃至阙失环节;《徽商与文化》上篇从多方面论述了文化在徽商崛起、兴盛过程中的作用,下篇则是论述徽商对文化的贡献,不同于以往多从微观或中观层面研究徽商,而是从宏观层面对徽商及其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提出了诸多新命题、新观点令人信服,如徽商的文化自觉与徽商的“士”意识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成果不仅有力促进了徽学研究乃至明清史研究的发展,也为现实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同意以优秀等级通过结项。同时,对结项成果的进一步完善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本项目成果与安徽师范大学徽学研究团队的学术传承与历史文化积淀密不可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张海鹏先生、王廷元先生为主要奠基人的安徽师范大学徽学团队,开风气之先,对外引领学术潮流,对内为安徽师范大学徽学研究奠定基本格局。组织出版的《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徽商研究》等一系列专著受到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影响深远。自成功申报本项目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徽学研究以团队建设为统领,积近十年之功,先后出版专著数十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推出许多高质量成果。该团队发展至今,老中青三代结合,研究领域从徽商延伸到徽州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培养了数十位以徽学研究为论文选题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作为徽学研究的后备人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六百年徽商资料整理与研究》结题鉴定会的圆满举行,标志着安徽师范大学徽学学科发展与团队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与突破。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