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第39个教师节,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学校决定结合各学院推荐和实际情况,开展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现推出各学院2023年师德师风典型代表风采,以飨读者。
方维保
方维保,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三尺讲台,四方书斋,是他一生耕耘的家园。三十余年,他专职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撬动安徽本土文学研究的齿轮,致力于推广当代安徽文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不忘育人初心。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如青草般拔节生长的后生学子是对“良师”的最好注解。
王习胜
王习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我校首批学科领军人才。引领学生思想成长的“思政人”是王习胜引以为豪的第一位身份标签,立德树人是王习胜片刻不敢懈怠的教育初心,“教学与科研是我的生活方式,学生成长就是我的幸福源泉”,这是他内心的责任与担当。用科学思想启智润心,以言行示范引领青年。国家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高品质的科研项目是学生们追光路上投下的灿灿星光。
路幸福
路幸福,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安徽省社会学会、安徽省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10余项。他自制生涯指导、升学指导、就业指导 “四年三项指导”工作法,做有效度的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教学科研之外,他坚持与学生一起参与社会服务。2010年以来,每年带队开展田野调查,深入实地了解我国国情社情民情,累计奔赴40多个县区、指导学生超过2000人,做行走在田野中的师生共同体。
汪伟忠
汪伟忠,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年入职以来,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2项,入选安徽省江淮文化名家青年英才项目。他以科研育人,从最新科研论文的布局衍生到论文写作的内容,从时事新闻的热点衍生到论文写作的背景,方方面面、细致讲解,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模式,主动承担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倾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他积极行走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责任。
耿劲松
耿劲松,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实习实践总指导。以微光汇聚力量,因热爱赓续弦歌。他潜心育人二十八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兼顾学院各项重要工作,是学院的中坚力量;他钻研音乐教育,打磨“音乐教材教法”课程,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获评“省级教学示范课”,是音乐教学的深耕者。“学院的发展、学科的建设总是需要有些人去做,作为党员,组织信任我,我义不容辞,学校培养了我,我义无反顾。”
詹学军
詹学军,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以上各类项目6项,出版专著10余部。“有备而来”,是他对课堂、对教学的态度;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是他课堂的特点。在他的课堂上,莘莘学子随着铿锵的语调,最前沿的知识,洞见多彩设计,徜徉学海无边。他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学生的作品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上获国家级金、银、铜奖以上的奖项几十项。他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
宫超
宫超,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和入围奖、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年度人物、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及“向上向善好青年”提名奖。打造“党建+思政”系列工作品牌,构建“教师+学生”理论宣讲矩阵,他把思政工作当做终身事业,甘于做学生的“及时雨”。学生们忙于考研,他就想方设法邀请专家来做考研复习指导;学生们要找工作,他就陪着大家一起参加招聘会;对于突遭变故的学生,他总能第一时间送去情感的关怀。他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祖国的栋梁之才,践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葛明贵
葛明贵,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安徽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他深受历届学生的喜爱,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不断钻研业务,是他从教三十八年来孜孜以求的方向。与学生交流,聆听学生的困惑,解答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困难,是他坚持多年的付出。教书育人于他是责任和付出,也是快乐和收获。
黄焰结
黄焰结,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计划,获“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人才称号,先后任安徽省外文学会副会长、翻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三十年来,他一直在“学翻译、做翻译、教翻译、论翻译”。他将对翻译的热爱与教书育人的使命结合在一起,自比校园里的一盏“路灯”,用自己的光亮照耀青年学子的前行之路。
席玉宝
席玉宝,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省政府参事,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指导会委员,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体育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他长期从事体育产业、休闲体育、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一定影响。他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受师生好评。
张泉泉
张泉泉,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完成省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十余篇,撰写的多项舆情报告被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采纳。从教二十多年,她始终与学生相伴,创新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张泉泉先后自创了《图说新闻》《以图传播》《每周说本书》等环节,上课过程中尽量做到主题式、板块化,多种声音、述评结合。她组织大一新生开展“热点新闻评说”活动,鼓励丰富多样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她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致力于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的角色。
崔健
崔健,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负责人。从教10余年,他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先后兼任本科生辅导员、党支部委员、系主任、院党委委员等工作。他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评教分常居学院前列,曾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获评安徽省“教坛新秀”等称号;他潜心科研,坐得住“冷板凳”,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师范技能比赛等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10余项。
陈付龙
陈付龙,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获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一改两为”先进个人。他注重培养学生成长成材,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6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授权专利14项;他注重教学成果的凝练与固化,主持8项省级质量工程与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建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承担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他以专业所长用于社会服务,带领团队研发了疫情期间首个芜湖“智”造的“智慧健康小屋”;他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协助申报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科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6项、省部级项目40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他坚持惠民初心,扎根医疗大数据研究领域,牵头组织申报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带领团队将自己的专业所研应用于社会服务。
凤尔银
凤尔银,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案,所教的《原子物理学》课程获批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多次被毕业班同学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优秀教师;他致力于原子分子冷碰撞、冷分子化学反应和计算分子光谱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以及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重点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他时刻关心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指导青年教师撰写各类项目申报材料,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罗时忠
罗时忠,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教学工作中身先垂范,坚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先后获得“安徽省首届高校微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首届高等学校微课比赛优秀奖”;他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率先在学院推进和开展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指导学生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华东区赛二等奖1项、仿真单项奖3项,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他积极响应省教育工委和六安市委的组织号召,主动利用专业所长回报社会企业发展,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在六安市企业进行技术挂职,先后七次获得安徽省 “优秀高校挂职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胡春生
胡春生,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先后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项,主讲的《地貌学》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他立足安徽,积极开展河流地貌、河流发育、第四纪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基本重建了皖南地区青弋江等中小河流的发育年代、过程与模式;他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培养,指导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省级大创项目6项。
聂刘旺
聂刘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曾任学校教授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他坚持躬耕三尺讲台,指导的学生获安徽省百篇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3篇、优秀硕士论文6篇;他坚持创新,潜心研究,是国内龟鳖类动物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带头人之一,连续两届连任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龟鳖产业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龟鳖类动物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40余篇,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
席贻龙
席贻龙,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皖江学者”讲席教授。他坚守三尺讲台,不忘教书育人初心,主动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主编省级教材1部、自编教材2部,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指导的研究生论文获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和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他深入探究科学真谛,不断追求精益求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和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原优秀青年基金)(2项)等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他服务学位点学科平台建设,以传帮带推进科研团队发展,关心年轻教师成长,主动在论文撰写和基金申报上提供帮助,近10年来团队其他成员获国家基金立项9项、省部级项目7项。
刘水
刘水,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师。她认真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连续承担三届“徽山•徽水•徽文化”安徽省外国留学生文化修学活动文艺演出编排工作,指导的学生在第三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半决赛作品《播火者(节选)》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总决赛作品《再别康桥》在国外传播,受到海外汉学家的点赞并翻译推广;她经常深入到留学生中间,给与学生亲人一样的关爱,通过一系列文化词语和文化现象的解析,向留学生展示汉语中所反映出的中国人独有的精神面貌、人文理念,使他们更好地领悟中华文化和民族心理,树立“知华、友华、助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她在课余时间勤于自修,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3项,厅级1项。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工作突出贡献嘉奖”“先锋战士标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