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始终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的理念,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完善多级联动就业工作机制,拓宽就业服务渠道,开展精准就业分类指导,不断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水平。2021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学院”。
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实施多层次专业化就业指导
着力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师范生技能和人文素养。以实习实践基地为依托,通过校内见习、专业实习、技能竞赛等途径,依托暑期“小学期”专项集训和师范生技能提升月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近年来,学院学子连续获得“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长三角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二等奖8项。
着力培养应用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以统计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契机,不断开拓就业实习基地。以学科竞赛为牵引,组建“学科竞赛训练营”,遴选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青年博士担任指导教师,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近年来,学院学子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二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一等奖3项,数学建模、统计建模等学科竞赛获奖20余项。
以个体需求为导向,实施多类别个性化就业指导
对拟升学和出国深造的学生加强帮扶指导。选聘优秀青年博士教师担任班主任,选聘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本科生“导生”,积极搭建往届校友、优秀朋辈平台,在升学备考、院校选择、面试技巧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
对积极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强化政策宣传。常态化开展“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政策宣传,深化“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充分利用优秀校友企业、校企合作单位等资源,举办“行业+专业”专场招聘会。期线上线下举办“招聘集市”,邀请优秀校友、优质用人单位进校园分享经验、讲解政策、提供岗位,提升就业创业成功率。
对未就业和困难群体学生及时进行就业帮扶。构建“院领导谈心谈话—专业教师指导—辅导员全程帮扶—朋辈引领”的立体化就业帮扶体系。建立困难群体毕业生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精准帮扶。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疏通由于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障碍,疏解焦虑情绪。
以成长规划指导为切口,实施多方位全程化就业指导
一年级加强适应性教育。着重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做好专业和职业认知教育。鼓励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就业指导服务,推动教工党支部与新生班级结对子,开展“教授面对面”,让学生尽早明确职业定位。
二年级强化学风养成。实施“数”苗计划,强化专业学习,夯实专业基础,通过开展“手拉手”朋辈学业辅导,成立学业“帮帮组”等途径,逐步培育优良班风学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三年级注重专业实践。结合所学专业、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重点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定向和分类指导。积极联系输送学生参加校内外见习和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充分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准备硕士研究生升学和各类从业资格等考试,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四年级侧重就业指导。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合理确定求职就业目标,树立正确求职就业观念。协助学生梳理和筛选就业岗位,帮助学生修改完善个人简历和自荐信,为学生精准推送工作岗位,助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