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榜样师大人】倪永红:潜心求索科研路,启智润心育新人

  • 时间:2024-05-27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文/李家榕;采访/李家榕、邹晓嘉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他深耕科研三十余载,矢志不移探索化学的奥秘,入校以来共发表SCI研究论文1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8项;他潜心教书、用心育人,始终把三尺讲台作为“主战场”,以热爱学生为天职,荣获安徽省“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他用行动诠释了学者本分、师者本职。他就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化学硕士点负责人、学术分委会副主任倪永红教授。

砥砺深耕勤求索:科研路上的跋涉者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这也正是倪永红与化学意外结缘后的真实写照。高考时化学科目的超常发挥,让他来到了化学系学习,自此开启了这段奇妙的化学之旅。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爱上了这门有趣的自然科学:它可以通过人的智慧创造许多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砥志研思、精进不休、兴趣不断引领倪永红在科研路上勇攀高峰。他将青春与热血留在实验室中,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化学领域的研究,用高质量成果展现出对科研的高度热情与创新思维。

“科学研究一步是一个坎。”探索未知的世界,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其过程枯燥与辛苦,只有身在其中才有体会。许多设计的想法,常常在实验中无法实现。“一个实验中会有很多副反应。在条件没有控制好的情况下,副反应就可能会变成主反应,你得到的就不再是你想要的产物了。”谈及科研路上的困难,倪永红表示,失败是家常便饭,99%的失败才能换来1%的成功。“既然你进入这一行、确定了这一目标,就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在入职师大不久后的一次实验中,他带领学生制备具有特定形貌的金属镍。一位学生最终得到了一种产量很高、却没有磁性的产物,因而备受打击。在倪永红的悉心安慰与开导下,这位学生迅速调整好心态,与老师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中,证实所得产物是名为“亚磷酸镍”的新材料。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们从结果入手,理顺反应历程,历时半年完成了一份数据详实、证据充分的文章,最终将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晶体学著名期刊《Crystal Growth & Design》上。倪永红笑道:“化学就是这样一门带给你意外之喜的学科。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过于焦虑或是悲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下来。”漫漫科研旅途,唯有坚定的意志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勇毅前行。

凭借着永不言弃的科研毅力,入校以来,倪永红共发表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联系单位的SCI研究论文17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独自编著出版《辐射技术与材料合成》专著1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项,获授权专利18项;荣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培养了我,学校选择了我,努力搞好科研一定是我肩上的重担。”这份使命感让他真正认识到做科研的价值和意义,也支撑着他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用心从教传薪火:教学路上的修行者

师者,如泽如炬,虽微致远。自2004年入职以来,倪永红始终站在教学一线,积极承担了本科生《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及实验课程;同时,还承担了多门研究生课程。尽管每学期任务多、担子重,但他始终任劳任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甘愿为学生成长、成才奉献青春和汗水。

“作为一名老师,站好讲台是我的义务和职责。”深受前辈魏先文老师的影响,倪永红始终将教学视为自己的热爱和本职。“魏先文老师不仅是我的好师兄,还是我教师生涯的引路人。在我入职师大后,一直跟随他学习。他博学严谨、谦逊友好的教学态度,给予我极大的教育启发。”在倪永红的课堂中,他传承着前辈的优良教学精神,秉持着严谨治学的教学理念、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同时,他认为学习前辈并不是照抄照搬,教有法而无定法,因而“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尽可能传授较多的知识”是他一直探求的问题。深耕教学,用心探索,他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于本科生侧重“手把手”教授,培养科学研究思维;对于研究生则注重培养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信赖你而不是依赖你”。化学实验充满着危险性,他会严格要求学生恪守学术规范,守好实验安全防线。“严格不等于严肃,我的课堂氛围一直是轻松活跃的。”通过培养思维、开展实验、创新训练等教学环节,倪永红培育了一批批科研新秀:一些本科生在本科阶段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0多人保送或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985高校和上海有机所、福建物构所等中科院研究所攻读硕、博士学位,科研育人成效卓著。

目前,倪永红担任无机化学硕士点负责人,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并主动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我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对于年轻人的‘传帮带’是我的分内之事。”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分子固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申报和建设;担任学院大型仪器中心首任主任,为学院科研发展做好服务。“自然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先进仪器。在精密仪器的支撑下,我们才能搞清楚研究对象的构效关系。”倪永红如是说。2004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实验器材都不是很完备。“当时学院的条件很艰苦,院长经常对大家说:‘勒紧裤腰带,我们每年增加一台仪器。’”为此,刚刚入职师大的倪永红每两周都会带领学生,前往南京、合肥等多地进行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如今我们师大发展越来越好,现在的实验设备已经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倪永红欣慰地说。坚守一线教学二十载,致力于学科建设发展,倪永红牢牢接过师大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正在努力传好下一棒。

以情育人润心灵: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者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实际上都是一笔财富。”7年的中学教学经验,不仅为倪永红在大学讲台的传道授业奠定坚实基础,也让他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时更加从容。“我非常了解刚刚转变身份的学生,所以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可以很好地解决。”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积极传授知识的同时,倪永红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在与学生交流时,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鼓励他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积极为学生联系和推荐导师。他的付出也获得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连续多年入选学院“受毕业生喜爱的教师”榜单,2022年获安徽省“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称号。

“先育人,再教书。我教书育人的理念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关爱学生,以德育人,倪永红注重塑造学生品格品行,他希望教出的学生是“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的,能孝顺父母、能回报社会的。”为此,他会在每届学生的第一堂课上进行入学思想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先做人,再学习”的价值观,也时常告诫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无论何时都需要把人做好”。每学年,他积极参与学生的考研、考博、就业等事项,曾经一次向芜湖某企业成功推荐了数十位本、硕毕业生就业。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他予以更多关爱,通过聊天纾解他们的焦虑、烦躁情绪,鼓励他们释放自我,拥抱幸福。

以德而耕,桃李芬芳。在倪永红的关心和引导下,许多同学目前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重要科研骨干。“看着他们摸爬滚打,一步步成长为行业人才,并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微光致远,他用心点亮每一位学生。“人生是一段旅程,只要你不停止脚步,终有一天可以到达山峰。希望师大学子可以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孜孜以求的决心和毅力。”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躬耕教坛二十载,倪永红怀揣着炽热的梦想,致力于做有情怀的学者,书写着科研报国的故事。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将在充满艰辛的科研中继续跋涉,不断领略探索教育教学道路上美丽的风景,照亮更多莘莘学子的前行之路。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