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马长伟)2019年1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龙登高教授来我校做客“文津论坛”,在经管学院二楼报告厅做了主题为“地权市场与家庭农庄——传统中国的制度基础及其影响”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教务处处长周端明教授主持。学报编辑部主任马陵合教授、历史与社会学院康健副研究员,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投资系部分教师及理论经济学研究生、经管学院本科生70余名师生聆听了龙登高教授的报告。

龙教授从中国传统时代的地权市场发育状况入手,报告指出,土地产权制度与地权市场是传统中国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与个体家庭农庄相辅相承,彼此促进,构成与西欧前近代迥异的突出特征,并强化了中国传统经济的本质与农民中产阶级的发展,也抑制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
龙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传统中国存在一种重要的信用机制——契约。在自由自愿与平等原则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契约人需守信履约,即使是朝代鼎革,也不影响契约的效力,不影响土地产权的变化。龙教授基于土地所有权、占有权或他物权、使用权、用益物权的划分,从典、活卖、押租、租佃、绝卖等交易形式出发,对传统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历史上,政府大都鼓励典权,因为典权相较于抵押而言,不会造成土地兼并。接着,龙教授对田面权的制度框架进行了详细讲解。他对田底和田面权进行了解释,说到田面权转让不影响田底权的变动与地租收益。在古代社会,田底权主要由地主,富农,富裕中农占有,而田面权主要由佃中农,贫农占有。

龙教授比较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与西欧庄园经济的异同。在传统社会,通过建立家庭农场,可以获取到农场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同时,可以使农民从市场上整合要素与资源,释放企业家才能,使农民走出“小家庭”。而在这种家庭农庄的作用下,相比于。西欧,中国拥有更多的中产阶级,从而拥有更为稳定的社会。
龙教授的报告纵横古今,比较中外,讲座内容充实,论证科学。给听课师生带来全新的认识。讲座结束后,龙登高教授与到场师生进行了热情的互动,就报告内容中的一些内容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