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师大

【学术报道】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青年人才培养》举办结项汇报作品展暨项目研讨会

  • 时间:2019-12-17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报告人 时间
地点

本网讯(美术学院)201912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青年人才培养》结项汇报作品展暨项目研讨会在安徽时代美术馆举办。

夹纻又称夹纾、挟纻,是一种以漆塑像的方法,夹纻漆器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生漆、天然纻布及瓦灰等,其制作工艺是漆艺中最复杂、难度最高的一门手工艺。夹纻造型像具有重量轻、造型美、色泽鲜、耐酸碱、耐高温、防腐防潮、坚固结实等特点,属国之重宝。此次作品展展示了来自黑龙江、山西、天津、河北、河南、江苏、江西、福建、湖北、上海和安徽等十多个省市学员的六十余件作品,这些夹纻工艺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又有对人生感悟的个性化传达,造型语言或写实,或抽象、或表现、或装饰,既有坚守传统技艺者,又不乏现代观念者,学员们各自展露才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图有所创新及突破。

《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创新应用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由安徽师范大学组织实施,旨在挖掘中国传统造像的雕刻(造型)夹纻(工艺)彩绘(装饰)体系,传承和建构中国本土夹纻造像教学教育体系,发现、培养这一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孕育大国智匠,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千年制造工艺和智慧。项目将专业理论及技法学习、专家讲座、实地考察、艺术实践等四个课程模块合理组合,通过工艺美术专业与雕塑专业联动构建课程体系,依托高校、企业、大师工作室与专业机构联合培养模式,邀请了夹苎造像国家级传承人汤春甫、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龙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导许正龙等老师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并组织全体学员入驻池州圣武雕塑生产基地考察实践。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克义表示,此次项目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相关研究学者、项目导师与学员之间对传统工艺的深入交流,而且推进了夹纻造像这一项传承千年之久的传统工艺步入新的发展之途,为复兴传统夹纻造像工艺,培养后继发展和教育传播人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优秀学员代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教师汪昊结合培训的学习与实践经历表示,此次培训作为一个契机和开始,让大家思考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如何将传统美学和工艺在当代语境下传承和创新这一永久性课题,所谓夹纻造像乃万物之象,而生,当持续用来造万物之象,继续在夹纻造像这个领域学习和研究下去。

开幕式后,项目组召开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项目实施及成果作品展开讨论,并对夹纻造像艺术传承和当下创新发展应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学员作品展示

《蛇说》 李世伟 脱胎大漆  190cm×80cm×90cm

《盖盖儿虫》 郭其林 大漆、麻布 100cm×55cm×34cm

《我们的世界有什么不同》程坤 大漆、麻布 可变

《空》漆俊将 大漆,麻布 120cm×26cm×13cm

《境象》夏樾 大漆,麻布 78cm×28cm×20cm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