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师大

【皖江心理大讲坛第八十六讲】北京大学周晓林教授:任务无关的自主选择促进后续行为表现

  • 时间:2021-12-0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报告人 时间
地点

本网讯(教科院 桂先梅)12月5日下午,皖江心理大讲坛第八十六讲通过腾讯会议这一平台在线上如期举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晓林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任务无关的自主选择促进后续行为表现》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博士生导师宣宾教授主持,心理学系葛明贵教授、何元庆副教授等,以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近90人线上聆听学习。

讲座正式开始前,宣老师对周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在座师生隆重介绍了周教授的学习工作经历、学术背景及科研成果等,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此次讲座得到启发并有所收获。周教授也从近期研究方向、在研科研基金及相关成就、理想博士生品质和研究生训练目的四个方面向与会师生简要介绍了其实验室团队基本情况,鼓励与会同学认真学习,未来有机会能够一起合作学习与研究。

讲座正式开始,周教授从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研究框架和后续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其团队所做的“任务无关的自主选择促进后续行为表现”研究。一是研究背景,周教授从研究核心概念——“意志”的缘起与历史争议、国内学界对相关概念——“信念”的已有研究、人类意志的直接体现——“选择”及自主选择促进后续任务表现的前期研究等几方面阐释了引发其思考与研究的原因。二是问题提出,周教授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完全任务无关的自主选择是否仍可促进表现?这种促进效应受何限制?”两个问题的思考提出研究的核心问题并介绍了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范式。三是研究框架,周教授就此研究进行的五个实验、五个实验间的逻辑层次联系以及现已取得的有关成就向在场师生进行了简要解释与说明。四是后续研究,前期研究认为依据外界刺激完成一项认知任务,至少涉及前反应、反应选择及反应执行三个认知加工过程,基于此,周教授认为后续相关研究可以关注“自主选择究竟如何促进后续行为表现?”这一问题。

提问交流环节,周教授热情地向与会同学分享了其对于研究生科研选题的几点建议,提议同学们可以从导师研究兴趣、研究主题,实验室课题的延续性、继承性等方面出发。宣老师就日常生活现象,向周教授提问“过多选择时,自主选择的促进效应是否还会存在或是降低?”,周教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仔细回答并对未来合作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希冀。本次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顺利结束。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听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