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快讯

【行走的思政课堂】历史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2024年暑期躬身实践、挺膺担当

  • 时间:2024-09-01
  • 来源:历史学院
  • 作者:历史学院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育人项目,2024年暑期,历史学院精心组织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在开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弘扬、义务支教等活动的过程中躬身实践、挺膺担当。

学院蓝图规划,匠心独运,精心部署

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5月初即在天门山校区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激励学子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以青春行动书写责任担当。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成长、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精心组织了立项答辩会。从选题的精准把握,到方案的周密策划,再到预期成果的明确设定,均进行了全面的统筹与把关,为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提供了有力指导与支持。学院还针对实践团队队长、安全员、宣传员及全体队员,举办了安全、组织、宣传等系列培训,以更好地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在授旗仪式上,领导老师正式将实践的旗帜交给整装待发、朝气蓬勃的实践队员们,鼓励他们勇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系列举措,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奔赴乡村基层,目标明确,多方并进

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爱心支教、公益宣讲。历史学院志愿者成立了多支爱心支教与文化宣讲团队。他们跨越千山万水,走进偏远山区和乡村,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甘霖和文化的滋养。在宁国市西津街道、临泉县艾亭镇、岳西县田头乡等地,支教团队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课程和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这些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大学生志愿者们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生动体现。

赓续历史文脉,在田间地头感受璀璨文化。为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学院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活动。赴江西景德镇的团队深入陶瓷产地,了解陶瓷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及市场现状;云南方言与移民关系调研团队则通过对方言的调查与研究,揭示了方言与地域文化、历史变迁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还有赴山东青州开展传统文化调研、赴安徽潜山考察摩崖石刻等团队,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和数据。

感受乡村振兴,勇担青年责任。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学院多支团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调研活动。怀远县龙亢村乡村振兴调研团队、赴绩溪、太湖等地调查安徽村落物质文化遗产的团队,通过访谈村民、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了乡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潜在的发展机遇。学生们在调研中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走向金牌师范生,参与暑期“小学期”。在火热的校外社会实践中,“小学期”实践团队将教室讲台作为自己的实践阵地。在中学名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他们通过金课观摩、教案撰写、板书设计、模拟授课等一系列实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实践团队还通过“小学期”班委座谈会、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同学们的实践学习情况,并专访中学名师,与优秀前辈交流学习心得。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实训,“小学期”实践同学们的教学基础更加扎实,全员参加了学院的“行知杯”系列比赛,并在学校的“行知杯”金牌师范生素养展评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全面实践护航,倾情指导,暖心慰问

为提升暑期社会实践的效率和专业度,各团队均配备了校内外指导教师。他们不仅从专业视角给予宏观指导,还从项目选题、调研方法等微观层面为团队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部分指导老师甚至亲自带领同学们前往实践一线开展活动,进行现场指导。在历史学子们满怀热情投入实践活动时,学院领导老师、校思政指导教师们先后前往宣城宁国、绩溪、太湖等地对实践团队进行实践成果检验与座谈慰问。校思政指导教师还为实践同学讲授思政课,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青年力量、领悟青年责任。同时,学院领导老师们积极与实践地开展合作交流,开辟新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共建共赢。

2024年暑期,历史学院共有15支团队奔赴实践一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实践期间,共发布新闻稿148篇、视频164条、公众号推文79篇,覆盖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校官网等多平台,广泛传播了实践成果与社会正能量。此次实践不仅拓宽了历史学子的视野,锤炼了他们的能力与品格,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