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学校基层党建“品牌攀登”计划,进一步总结和宣传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着力打造“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学校决定选树、宣传一批基层党建优秀案例,供全校各基层党组织交流学习。现推出基层党建工作优秀案例(一)。
1.文学院党委:《以文化人,打造党建引领文化育人新模式》
文学院党委围绕“立足卓越语文教师培养,聚焦中文高端人才培育”的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学科特点,采取师生支部共建的方式,培育打造具有影响力、拥有长效性的党建文化品牌。实行“全员全过程育人-本科生全周期辅导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入学到毕业”打造导师一贯制全周期指导,发挥导师在思政育人、实践育人、学业指导和科研实践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强化党建“融入式”引领,积极探索文化育人新元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出台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办法。近三年获批49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国古代文学Ⅲ》等8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强化品牌引领,增强文化育人成效。紧扣文化育人理念,深入挖掘党建品牌资源,打造“青春三部曲”“天门山下读书会”等品牌项目,提升了育人实效。近三年,学生在C类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324项,包括“挑战杯”一等奖1项,出版学生优秀原创作品《文苑初鸣集》《此间芳华》等十余部;强化文化赋能,提升服务引领地方发展的能力水平。发挥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安徽省、芜湖市文化战略需求。积极推动安徽省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2.文学院语言学党支部:《打造“党建+语言”品牌,服务国家语言战略》
语言学党支部围绕新时代党建“双创”目标要求,以省级样板支部建设为契机,协同联动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将支部党建与专业工作深度融合。支部连续4年承担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任务,均取得优秀成效。支部书记汪红艳2023年11月带领学生赴香港澳门参加第八届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学生倾情演绎精心选择排练的作品,获得高度赞扬。支部同县区学校结对,2023年11月,支部党员走进乡村学校、乡村学校师生走进大学校园,共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2024年第27届推普周期间,汪红艳为庐江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举办推普讲座。徐建等支部党员指导学生开展方言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成果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一等奖;支部成员参与采集和整理的安徽省“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徽声皖韵——安徽童谣集萃》于2024年8月出版。语言学党支部走进民族地区、走进港澳、走进乡村,积极打造“党建+语言”品牌,服务国家语言战略。
3.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党支部:《丙辉漫谈: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思政课》
思政课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学生才会乐意听、愿意信、肯践行。在路丙辉同志示范引领下,思政教师党支部立足思政课“主渠道”,紧密围绕思政理论特色“主线”,创建并持续开展长达30年的“丙辉漫谈”师生思想交流平台,积极拓展了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的有效渠道。经过30余年的实践探索,“丙辉漫谈”逐渐形成了“面对面”的说理漫谈、“键对键”的网络漫谈和“肩并肩”的行走漫谈三种活动模式。其中面对面的“说理漫谈”就开设380余场,纾解学生问题1万余条,受众30余万人次;“键对键”的网络漫谈拓展出公众号推送、网络直播、短视频内容生产的传播矩阵,累计受众高达3000万人次;“肩并肩”的行走漫谈通过“文化毅行”“行走的课堂”等形式,先后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同交流累计200余天,足迹遍布皖、苏、浙、沪等十余个省区市,毅行5000余公里。
4.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近现代史研究生党支部:《以理论宣讲为切口,助力党建育人发力发声》
党史近现代史研究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围绕“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理论武装“青”骑兵。聚焦重大主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聚焦党纪学习教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让理论宣讲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水平。支部邀请学院理论宣讲专家、教授对宣讲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并在支部内开展试讲,专业教师亲自指导选题、审稿修稿、模拟宣讲,大大提高宣讲内容层次和质量。创新载体形式,巩固拓展宣讲阵地。根据不同宣讲内容、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场域环境,支部定制“宣讲菜单”,采用“组团式”“沉浸式”等多种宣讲形式,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艺术化。理论宣讲已成为党支部特色品牌项目,三年来,支部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近200场,惠及师生和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5.法学院党委:《实施党建“五融五力”工程,培养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
法学院党委以推进党政、思想、组织、队伍、文化“五个融合”为抓手,实施“五融五力”工程。完善落实党建业务同向同行工作机制,发挥党建领导力。以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为特色促进思想融合,发挥党建牵引力。按“一条主线”完善组织设置,建“一套制度”规范组织运行,创“一个品牌”彰显支部活力,发挥党建保障力。全覆盖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全周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全要素落实“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发挥党建战斗力。培育“四为”学院文化,建设“四共”职工小家,发挥党建凝聚力。学院党委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焦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学科跨档升级直接进入C行列,并在2023年全国软科排名中首次进入前50%。学生团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挑战杯”竞赛取得全校历史性突破。先后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维护妇女儿童先进集体”“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省五四红旗优秀团支部”“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等称号。
6.美术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为烈士画像:党员接力,争做红色青春守护人》
2021年以来,美术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王伟带领支部党员开展了“为烈士画像”系列公益活动,3年来成立“党员先锋队”,与沂蒙革命老区、泾县革命老区等地开展合作,支部先后有60余名党员接力参与为烈士画像、为烈士碑文描金、录制微党课、绘制革命故事绘本,开展青春思政课和入党启蒙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党支部坚持“红”与“专”相结合,从入党启蒙教育到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再到支部党员活动,立足艺术专业特点,以身边的榜样为引领,有效提升支部活力和党建水平。支部党员参与绘制烈士画像150份,赴革命烈士家乡开展乡村振兴活动2场,绘制革命故事绘本5册,完成微视频、微党课制作58节。党支部系列活动已荣获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等。CCTV1、CCTV3、CCTV7、《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300余篇,支部中涌现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安徽“最美拥军人物”等先进典型。
7.历史学院中国史教师党支部:《以“两优一高”学科特色打造党建事业品牌》
中国史教师党支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立足学科特色,结合省情特点,凝练“两优一高”事业发展方向,全面提升支部党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先进性作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党支部邀请专家,开展主题学习。让支部成员在平日的科研教学中,自觉地从历史自信走向文化自信,把握党建与学科建设内在联系,实践党和国家的育人方针政策。近两年来,支部成员房列曙、王世华、裘士京、庄华峰等在新四军红色革命文化、徽文化、考古文博、家风等方面宣讲三十余场。在创建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期间,支部成员共发表 CSSCI 论文 33 篇,在《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 10 篇,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 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项,出版著作9部,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省人才称号3人次、人才团队1项。
8.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生党支部:《入党启蒙育初心,深耕学前专业特色,讲练结合促成长》
为引导新生及时了解党的知识,熟悉入党流程,加强党性锻炼,坚定入党信念,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党支部于2017年10月创办“育初心,促成长——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培训班(以下简称“启蒙班”) ,历经7年的探索与完善,目前已进入第8期。“启蒙班”在培训过程中形成“驻班党员”“先锋导员”“班级委员”三级联动的组织框架;形成了“理响青年”课程教学,“红心行动”志愿服务和“敞开心扉”培养考察的三项培训内容;开展了六大主题专题讲座,1小时学员分享和1小时互动讨论,特殊儿童志愿服务,点对点2小时考察等学习过程与形式;最后形成学员“综合成绩单”,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选拔的重要参考。“启蒙班”搭建了一个集趣味性、教育性、发展性为一体的综合育人实践平台;形成以“知识传播为基础,信仰培养为核心,能力提升为保障”的入党启蒙课程体系;扣好学生大学的第一粒扣子,把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