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循环与健康效应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12.2)期刊上发表题为“Different contributions of crystalline and non-crystalline iron (hydr)oxides on the mobilization and thionation of diphenylarsinic acid in a flooded paddy soil”的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朱濛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杨如意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研究生李元、魏小宝参与本研究相关工作。
二苯砷酸(DPAA)是来源于化学武器的主要降解产物之一,因其在环境中的高移动性、难降解性和高毒性等特点,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晶质和非晶质铁氧化物对淹水土壤中DPAA释放与硫化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途径,为深入认识DPAA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环境健康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与晶质铁氧化物相比,非晶质铁氧化物的还原明显促进了DPAA释放;与非晶质铁氧化物相比,晶质铁氧化物通过发生还原、继而生成次级铁硫矿物从而固定DPAA的效应更为显著;晶质和非晶质铁氧化物通过发生还原、继而消耗硫化物并生成次级铁硫矿物,最终抑制DPAA硫化的效应均较为明显。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有机砷-铁-硫”的相互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308085MD11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41807117)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kFka15DSlVZ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