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新闻与传播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将思政课堂搬进红色场馆、融入实践场景,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主线,通过寻访红色记忆、对话历史见证、创新时代表达等形式,打造沉浸式、项目化的思政教育新范式,引导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感悟信仰力量,在传承中践行使命担当。
学院以“一封家书”为主题,组织师生前往芜湖市烈士陵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近百名师生肃立默哀、敬献鲜花,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张子彦等6名同学化身“红色信使”,为烈士子女深情诵读《清明寄思--致爷爷张延长烈士的一封家书》《写给外公谈广金烈士的家书》等清明家书。“您用生命守护的家园,如今已是绿水青山、国泰民安……”饱含热泪的诵读声在陵园回荡,6封跨越时空的家书让在场师生无不动容。相关报道被安徽日报、芜湖新闻综合广播专题推送,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政教育场域。
“子弹擦着耳朵飞过,但没人退缩,因为我们身后是千千万万同胞!”学院策划的专题采访活动中,抗战英雄吴冬冬以亲身经历为师生还原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新闻学专业学生团队运用多机位拍摄、情景再现等专业手法,将采访实录剪辑成6分钟纪录片《花环之下:清明祭英烈专题采访》,真实呈现老战士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品格。该视频被安徽日报刊发。“触摸历史温度的过程,让我真正理解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含义。”参与采访的学生记者肖融说道。
除此之外,学院还组织师生群众积极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师生手持白菊列队肃立,通过集体默哀、敬献花篮、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仪式,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红色教育可触可感、可思可行。”据悉,新闻与传播学院正积极构建构建“红色地标探访—历史见证对话—青年话语传播”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采编播创演”全链条专业赋能,将思政教育转化为有情感温度、思想深度、传播力度的青春实践,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让青年学子在行走中国、记录时代中筑牢信仰之基,挺膺传媒人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