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22级物理学(师范)专业本科生薛雅文以第一作者在《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发表题为“Astrophysicial Priors on the Properties of Observed Black Hole-Neutron Star Mergers”的研究论文(DOI:10.1088/1674-4527/adc64f),物电学院天体物理研究团队秦颖博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黑洞-中子星系统(BHNS)的并合事件是LIGO、Virgo和KAGRA(LVK)天文台进行引力波探测的主要目标。目前,LVK协作组已经观测到多个BHNS合并事件,包括GW190426、GW190917、GW191219、GW200105,GW200115,以及最新探测到令人关注的GW230529引力波事件。其中GW230529系统里黑洞的质量被推断处在2.5-5.0倍太阳质量,即所谓的质量间隙黑洞。在本项工作中,论文的作者主要分析了这些BHNS并合事件的性质,借助天体物理黑洞的自转先验,通过Reweight方法推断出更为严格约束的相关物理参数(系统的质量、中子星和黑洞的质量比、有效自转)。该结果体现了不同先验对系统性质推断分布推断的重要影响。下图展示了不同先验对BHNS系统质量推断的影响(虚线:LVK默认均匀先验,实线:天体物理先验)。论文的合作者还包含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青年教师吴东红博士、硕士研究生(袁亮、李军茜、王自源)、本科生张雨晴,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的郭伟华博士。

物电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进入学院相关科研平台进行学习。该论文的发表是薛雅文同学参与优秀毕业论文培育计划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薛雅文,指导教师:秦颖)的主要成果,薛雅文同学在发表论文的同时,学习成绩位居班级前列,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格致杯”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展评活动二等奖等学科竞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