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教科院 吴支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探讨教师教育发展模式,解放教育生产力,改善和提高教育品质,2017年12月27日-28日,由阜阳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教育学院院长协作会在阜阳市维也纳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全科型小学乡村教师培育经验分享与问题研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全省十余所高师院校的教育学院(系)的院长、专家学者及阜阳市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代表等共计80多人出席了会议。
28日上午8:30,会议伊始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由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汪明教授主持。阜阳师范学院院长吴海涛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吴院长简单介绍了阜阳师范学院的办学情况,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兄弟院校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接着,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阮成武教授致辞,阮教授简要回顾了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工作,对2018年工作做了规划和部署,并期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省教师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专家报告时段,会议特邀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玉友教授做了题为《加强多维教育主体能力建设》的专题学术报告,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聂竹明教授主持了报告。报告立足局长、校长、教师和学生等多维教育主体,围绕区域决策力、学校领导力及师生学习力建设几个方面做了深度阐释。报告高屋建瓴,视角新颖,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较具启发意义。第二场学术报告由安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阮成武教授做了题为《论新生代乡村教师培养的社会基础和实践路径》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滁州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宋德如教授主持。报告集中围绕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时代特征、新生代乡村教师培养的社会基础及新生代乡村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做了系统地阐述。梳理出我国六代乡村教师发展的历史脉络,归结新生代乡村教师的五大时代特征;分析了乡村、乡村学校、乡村教师的地位等社会基础要素的时代境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了新生代乡村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并引发热烈地讨论。
28日下午2:30,会议首先安排了安徽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周兴国教授做了题为《教师教育改革中师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王家云教授主持。报告从师范教育孕育出来的师范文化及其表现、教师教育改革引发出来的师范文化的消解问题、教师教育文化重构中的师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打开一个新的视窗,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兴趣。接下来进行的是全科小学教育专业论坛,论坛特别邀请了阜阳市四所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围绕小学校长眼中的小学教师、农村教育期待全科教师的出现、如何培养优秀的全科乡村小学教师等内容进行了主题发言和研讨。论坛卓有成效,取得预期的效果。会议的最后举行了教育学院院长协作会,围绕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下午6点,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顺利闭幕。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尤其对推动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