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师范大学第54届田径运动会的赛场上,昔日讲台执教的老师们,此刻化身运动健将,踏上充满活力的赛场。他们坚定的目光、稳健的步伐,正是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执着写照。
雨中步履坚定,超越永无止境
总务处的刘雨倩老师将运动视为生活的必修课,“每天在下班之后去做一做组合跑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这份坚持最终让她在女子百米赛道上斩获第一。成功的背后,不仅有汗水,还有不为人知的温暖插曲。赛前她的钉鞋意外断裂,正当焦急之时,一位体育学院的同学雪中送炭。刘老师动情地说:“这双承载着人情温暖的‘幸运之鞋’,为我今天的胜利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梅冠东老师对“运动”一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跑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在教工组男子400米的跑道上,他根据多年跑步的经验,不断提升速度,巧妙调整节奏,向终点迈进。这既是一场与他人的竞技,亦是一次对自我的突破。

跳远,一项对综合身体素质与技术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运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师马静在女子跳远赛后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跳远成绩有所下降,本来不太有信心参赛,但我仍想挑战自己,没想到超越预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沙坑前,那道奋力跃起的优美弧线,绘就的是努力拼搏、永不言弃、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趣味协作聚能量,同心共赴向远方
工作并肩,运动同欢,在赛场另一隅,教职工趣味运动项目正热烈进行。新闻与传播学院辅导员郭锦怡同时参加了“双人跳绳”和“快乐抖球”两个项目。“在双人跳绳比赛前,我与同伴寻找默契节奏,确定摇绳人选,不断磨合确定方案;在抖球比赛中,我们虽然各自摇球,但成绩是一起计算的,我们都在为了集体荣誉而战斗。”她深有体会地表示,虽然项目形式不同,但团队精神都是制胜关键。在“同心击鼓”项目里,教职工运动员们10人一组,紧盯鼓面上的小球,手臂随着鼓面的起伏灵活调整。外国语学院教师黄朝俊感慨:“这个项目非常考验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我们在反复训练中找到了最佳节奏。”

拔河比赛中,呐喊声震天动地,每位教职工的脸上都写满了“不服输”的坚毅。“参加拔河比赛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还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友谊。”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师何宇激动地说道。一股麻绳,凝聚的是集体的力量;声声呐喊,迸发的是团队的激情。
从教案本到运动服,从讲台到赛场,转换的是场景,不变的是对“团结协作”与“追求卓越”的执着坚守。
师者风范映赛场,言传身教启新程
地理与旅游学院的教师支俊俊在男子1500米中荣获冠军。他将赛道化作移动的课堂,嘱咐同学们:“不要等到比赛临近时再去训练,这就好比磨刀,只图一时光亮,是磨不出真正锋利的刀刃的,关键还在于平时的扎实积累。”他特别强调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很多比赛都需要配合,长跑也是如此,可以与队友配合轮流领跑,共同带动节奏。”

在俯卧撑比赛中,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教师魏杰顶脱颖而出,引起现场阵阵欢呼。“我一周运动五次左右,以跑步健身为主。在运动后,我元气满满、精神抖擞。我觉得大学生应培养运动兴趣,这对提高抗压能力很有帮助。”他不仅自己享受着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更满怀热忱地将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
教泽润心,如春风化雨;赛场争锋,似骏马腾骧。我校教职工在竞技赛场上尽展飒爽英姿,将治学之严谨、育人之热忱转化为昂扬斗志与协作精神,为同学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学习与运动并不冲突,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采写/陈安妮、肖莹莹、钱玥佳、胡心怡;图/大学生记者团;编辑/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