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三十周年,夯实学术型社团的科学研究与知识传播职能,校女性研究会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工会女工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了系列学术讲座,宣传我国女性发展成就,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讨论前沿学术议题,受到与会师生好评。
10月15日下午,首场讲座在赭山校区1403教室举行,主题是“中国推进男女平等的伟大成就”,由我校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修娟担任主讲人,校女性研究会会长赵怀娟教授主持。讲座中,高老师系统梳理了三十年来中国在推进男女平等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她以《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反家庭暴力法》为例,剖析了中国的法律政策体系如何为妇女权益保驾护航;从就业平等、健康福利、政治参与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性别平等的社会政策;介绍了国际社会在健康、经济、教育、政治等领域推进性别平等的进展情况。她还就加强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乡村振兴中的女性赋能以及网络时代下的新型性别暴力等问题进行了前沿性的探讨。

10月22日下午,第二场讲座在花津校区2020104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现代化视角下新时代中国乡村女性的媒介使用与媒介形象呈现”,由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校女性研究会副会长马梅教授担任主讲人,校女性研究会副会长芮瑞副教授主持。讲座中,马梅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现代化”及其相关概念谱系,详细阐述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四个关键概念的内涵与联系,为听众构建了一个理解“现代化视角”的理论框架;接着以《道德观察》节目“半边天·她力量——田埂上的‘沂蒙二姐’”这一生动案例,探讨了新时代妇女发展问题;其后她对当前社交平台上的乡村女性形象进行了类型学考察,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各类女性形象展示的动机与特点。马梅指出,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及相关政策支持为乡村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可供性”,对乡村女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讲座中,马梅还系统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影视作品中乡村女性形象的演变轨迹,清晰勾勒出乡村女性在影视叙事中从集体符号到现代主体的形象变迁图景。

11月5日下午,第三场讲座在花津校区2020104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知法、守法、用法:新时代女性的法治三重奏”。主讲人为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素凤,校女性研究会秘书长杨静主持。讲座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我国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法规、妇女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权益侵害后女性的维权途径。讲座中,张素凤结合《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详细讲解了家庭暴力、性骚扰、性别歧视等概念术语及其法律条文,引入具体案例全面剖析了女性的人身与人格权益、婚姻家庭权益、劳动权益,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从法律视角看待近期发生的多起热点案件。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条分缕析、理论联系实际,听众反馈积极。

我校女性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是校内从事妇女工作理论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目前有会员35人。多年来,研究会一直积极宣传党的妇女工作方针,营造性别平等氛围,鼓励会员在妇女与政策、妇女与传播、妇女与发展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会本着“交流、沟通、促进、提高”的精神,积极倡导会员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并结合我校女工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为女教职工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今后,研究会将一如既往积极推动女性、婚姻、家庭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