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印发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关于表彰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的决定》(皖青〔2023〕6号)文件,法学院法学专业2020级2班本科生团支部荣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安徽省优秀团组织的最高荣誉。


法学院法学专业2020级2班本科生团支部,现有共青团员50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40人,中共党员7人,其中14人获评校级优秀团干、团员。支部于2022年6月,获评安徽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团支部”,2022年11月,获评安徽师范大学校级“活力团支部”。支部始终不渝地坚守共青团的初心与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扎实做好党团教育工作,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活动26次。支部依托法学专业特色,打造服务型团支部,实现注册志愿者100%,围绕“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12·4国家宪法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系列志愿普法宣讲活动60余场次,受众1千余人次,辐射芜湖、合肥等多地区,有效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这群青年团员,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在基层志愿服务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普法宣讲,用脚步丈量安徽
团支部成员立足专业特色,以安徽省法治宣传教育品牌“江淮普法行”为依托,利用周末和暑假走进芜湖、合肥、宿州等安徽各地的红色景点、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开展国家宪法、民法典宣讲、中小学防诈骗教育等志愿普法活动。一面面展板、一页页讲稿、一张张宣传手册,都是他们在用脚步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常识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走进乡村,助力基层治理
法治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乡村法治建设也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支部成员们也利用暑假时间到芜湖市繁昌区新林村进行法治宣传活动。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们发放普法宣传单,普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对当下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进行揭露和防范宣传,耐心倾听村民们各自的法律问题诉求,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性地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大学生带着青春朝气与年轻活力来乡村,为我们讲解了相关法治思想、普及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同时大学生参与乡村普法,能更有效地择取普法内容,让人民群众听得懂、传得开、用得上,加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村委会主任对成员们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团队成员韦湘婷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不禁感叹:“本次前往乡村普法,让一直待在学校中的我们通过社会实践与村民交流,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宣传教育必须走向实地,走向基层,走向乡村,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

回馈家乡,彰显使命担当
2022年初,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恰逢春运,车站人流量巨大,需要采取全面、严格的防控措施。支部成员在团中央的号召下,积极参加寒假返家乡志愿服务。团支部成员们返家乡志愿服务的事迹也被安徽省教育厅、安徽日报、中国教育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创建三年来,法学专业2020级2班本科生团支部先后获得2021年度“校级优秀团支部”、2022年度校级“活力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支部始终秉持共青团的初心使命,努力带领团员青年们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接力中奋勇争先,让青春之花开在党和国家最为需要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