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十月,清风送爽,安徽师范大学第52届田径运动会正式开幕。风拂意渐浓,血热骨中流,在运动赛场上追风的少年们用汗水浇灌青春,用奋斗书写韶华。热火朝天的场上可得万丈瞩目,而场下亦有真心英雄。在运动员身后,一位位幕后工作者默默耕耘、时时坚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严谨的态度为在场人员保驾护航。
万“众”一心齐呐喊:观众
“此心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台下的观众虽与赛场上的运动员相隔甚远,却用一声声呐喊触及彼此的灵魂,在一次次加油鼓气中燃烧着青春热血,即便身处幕后,心的力量仍在不断汇聚。

2023级历史师范专业的谢熙瑶说道:“在站台上亲眼目睹运动员的风采非常振奋人心,特别是看到自己学院的运动员们奋力拼搏,我深深地为自己的团体感到自豪。”观众们作为看台上的"守望者",守的是赛场秩序,望的是矫健身姿,运动员们抬眼间即是一双双蕴满殷殷嘱托与诚挚祝福的热忱的眼眸。
“我是观众,同时也负责加油稿的撰写,作为连接观众与运动员的桥梁,我非常能感受到观众们的温暖与爱心,我也会尽我所能,把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2023级经济学专业的韦宇楠诚恳地说。
矢“志”不渝传递爱:志愿者
赛场内外,一个个红马甲青年志愿者随处可见。从登记信息、分发号牌到管理器材、维持秩序,他们细致入微地确保校运现场井井有条。这支名为“向阳花青年志愿者”的团队,是由地理旅游学院发起的、联合体育学院共同组织的一支校运会志愿者服务团队。

他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员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为看台上的同学进行耐心友善的解答。作为运动会的“螺丝钉”,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师大校园的各个角落,积极统筹规划全场安排保证校运会顺利进行。鲜红色马甲的背后,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用汗水书写着奉献篇章。
“善良的心灵并非漫山遍野,但也如点点繁星照亮黑夜。”2023级自动化专业的凌嘉伟真挚地说,“我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去帮助大家,让我的时间过得更有价值,也让大家感知到接受关怀的温暖,把这份爱心播散出去。”志愿服务的意义,正在于助人者无私付出,受益者心存感激,让爱传递,让心连心。
志愿者们日常服务工作繁琐,早出晚归已是家常便饭。对此,2023级地理科学(师范)的苏礼辉更多的感受到收获:“志愿服务让我在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的同时,也锻炼着人际交往能力,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得到成长。”
全运全民,同心向行。这些“向阳花”们心向暖阳,用温暖点燃赛场,用奉献诠释担当。
“鼓”“舞”人心显活力:击鼓手与啦啦队
观众席正中,鼓手们不断挥舞着手中的鼓槌,阵阵鸣声起,声声鼓激昂,让在场的所有人心中燃起沸腾的热血,随着鼓声鸣动一齐呐喊,将赛场的气氛推向高潮。击鼓助威是师大运动会历年的传统,而今年的击鼓环节有了一些新花样。“我和同伴都来自山东,山东许多地方击鼓时左右手有不一样的轻重,我们采用了家乡的击鼓方法,这种方法能让鼓点的律动更加铿锵有力。很荣幸能把家乡的击鼓方法带到学校的运动会场上,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 2022级历史师范专业的安紫涵自豪地说。


阵阵鼓声也带动了两侧的拉拉队成员,她们随着节拍热情地舞动,将蓬勃的朝气注入于流动的魅力,举手投足尽显青春活力,一个个青春鲜活的面孔闪耀着光芒,为校运会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我们需要整体构思,查找合适的歌曲,抽出休息时间去排练,排练时经常会遇到人员、时间难以匹配等问题,但为了更好地带动现场氛围,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呈现出我们最好的状态。”2022级历史师范专业刘泓宇介绍到。同样身为历史学院啦啦队队员的金钰晗感慨道:“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的舞蹈水平与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排舞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友谊,还体会到团结合作、坚持拼搏的体育精神。希望我们的热情可以感染在场的运动员以及观众。”
“裁”“仪”兼修扬风尚:裁判员和礼仪队
选手们迈过终点线,铃声叮铃作响的瞬间,裁判员按下计数秒表,随后是有条不紊的成绩登记与编排工作。午后的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裁判组们仍然紧盯赛场,时刻保持着专注与细致。

2021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孙澳第一次担任裁判一职,对此次任务印象深刻:“作为裁判助理的我感到非常充实,在积累相关经验的同时,我也被比赛选手顽强的毅力所震撼,希望各位参赛成员能够遵守体育规则、恪守体育道德,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的比赛。”
也许赛场上金牌只有一枚,但“精神奖牌”却属于每一位拼搏奋进的人,裁判决定并见证了奖牌的诞生,他们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守护着运动员的辛勤付出;他们以专业的能力、敬业的精神,为校运会的顺利进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旗袍何飘飘,轻裾随风还。比赛结束后,礼仪队成员们向颁奖台款款而来,她们身着红色旗袍,手捧鲜花与奖牌,脸上漾着温柔得体的微笑,亲切而郑重地为运动员们送上嘉奖。

“为了以自己最好的面貌和姿态为选手们颁奖,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训练,从简单的微笑再到站姿、走姿和颁奖动作,每一处细节都要精益求精。” 2022级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郜盼对这份工作非常重视。“我们是学校礼仪的代表,也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播者,在进行礼仪培训时,我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份最基本最深沉的力量,它使我们更加自信从容。”礼仪队以传统礼仪为载体,结合体育精神,为校运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医”路有您护安心:校医护人员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时刻待命的白衣天使们悉心守护、紧盯赛场,凭借强大的应急能力、娴熟干练的专业技能,守护着整场运动会的安全。

为了应对运动会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校医院的医生们携带药箱定点服务,为运动员们的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我们及时检查并更新替换相关药物和设备,同时复习了心肺复苏等急救方式,对运动员们常出现的跌打损伤,还有低血糖导致的晕厥,都准备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张医生介绍了校医院为保障运动会安全进行的措施,同时也贴心地提出运动会安全进行的小提示,提醒运动员不可受伤强撑,不可熬夜;对于看台观众,要及时做好防暑降温,避免中暑。
校医院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在场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一年又一年的守护是人文与医务精神的坚守。她们雪白的大褂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责任的书写。
“记”往开来守初心:记者团
校大学生记者团的成员身穿蓝白马甲,穿梭于校运赛场,具备专业素养的他们以敏锐的目光直击校运现场,用镜头记录赛场,用笔杆描摹精彩,多部门协调工作,全方位展示校运会风采。

其中,摄影摄像部的部长陶婷婷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开幕式的影像记录工作。“从刚开始不自信的小部员,蜕变为如今能独当一面的部长,我很感谢记者团提供的宝贵平台能让我不断学习、成长,我也会尽我所能,把所学经验传授给其他部员,充当后辈们的引路人。”陶婷婷如是说到。
比起经验丰富的部长们,小部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但也有颇多收获。采编中心部员邹晓嘉介绍道:“运动会的稿件对时效性要求很高,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稿件的撰写,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对我能力的锻炼。”她认真接受了部门的培训,多次修改策划案,主动浏览众多优秀稿件学习经验,争取写出出色的稿件传递校运新闻。摄影摄像部的袁之琪挂着“长枪短炮”用光圈对焦赛场上的动人瞬间:“拍摄过程中需要扛着设备在整个操场奔波,也会感受到疲惫,但当一张张照片成功展现师大人的精神面貌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一篇篇稿件,一张张照片,校大学生记者团始终走在消息传递的第一线,呈现最鲜活的校运现场。在记者团这个大家庭里,每位成员都以实际的热情投身于无私的付出中,漫漫长路,彼此相伴,以涓滴之力汇成磅礴伟力,殷殷为勤,以劳敬荣,发出校运会的阵阵强音。
时节忽以至,便笔到金秋。跑道上,运动健儿们驰骋的身影是他们活力的代表色,热烈又鲜活。跑道外,幕后工作者无私的奉献是他们青春的代表色,炙热且坚定。幕后工作者们尽忠职守,勤勤恳恳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将“拼搏进取”的精神融入各自领域,为校运会注入蓬勃力量的同时,也传递着温暖与美好。听从号召,是他们的态度;无私奉献,是他们的本色。虽未亲赴赛场,亦可共铸荣光。
(文/胡芮 葛木 朱志昱 王光甫 李容 周佳怡;编辑/陈玥羽 李家榕;图/大学生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