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新闻部 经济学会)近年来,各种媒体频频报道超前消费和“校园贷”对高校大学生的危害,其背后折射出家庭乃至社会青少年金融素养的缺失,特别是学生的基本金融思维以及行动力的缺陷,不足以支撑其迈向社会的舞台。在2019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提高大学生理性消费意识、养成良好金融素养,加强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经济管理学院团委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提升在校大学生“金融素养教育”系列活动。
主题宣讲“课程化”:“金融素养课”进班级
3月13至14日,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会深入学院2018级工商管理类、2018级经济学类等近十个班级开展防范校园贷、树立正确理性消费观念的主题宣讲“课程”,开展“金融素养课”进班级活动,宣讲人员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超前消费行为和“校园贷”的危害,引导学生和谐消费。2018级工商管理类四班黄开开同学表示:“此次活动意义非凡,虽然我没有被蚂蚁花呗等支配的经历,但是通过今晚的活动我了解了由于过于超前消费而陷入还款危机的多种危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时刻警惕,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向超前消费行为和校园贷款屈服,争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活动载体“系统化”:理性消费观念进校园
3月14日,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会在花津校区食堂广场举办了“3·15维权在行动”签字仪式,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页引导广大学子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月15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联合浦发银行芜湖市分行举行“倡导诚实守信·共铸和谐消费”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校团委副书记汪凯、校团委蔡志鹏、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海燕、经管学院团委书记吕洋等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经管学院“经管先锋”青年志愿者和浦发银行工作人员就大学生理性消费、校园贷危害、消费维权等对学生进行了宣讲。参加活动的杨晓霞同学说:“现在我们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因为长期处在校园之中,普遍对社会缺乏了解,警惕性不强,对于自我行为考虑不周全,消费知识普遍缺乏,商家也正是瞄准了大学生这个弱点,而我们也成为不法商家的主要侵权对象。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提高权益保护意识,了解一些与我们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主动维权。”
公益项目“常态化”:实施公益性“金融素养教育提升计划”
经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教育,近年来,学院结合专业、学科优势,整合专业资源、志愿服务资源,开展了安徽省高校“防传销和非法集资进校园”宣传教育、“金融素养课”进班级、金融教育进社区等系列“金融素养教育”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实施“金融素养教育提升计划”,打造公益性的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金融素养教育提升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完善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在校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的金融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