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快讯

化材学院:思政教育催化“美好化学”反应

  • 时间:2019-01-02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本网讯(化材学院 王国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8年以来,化材学院凝聚全院力量、协调社会各方,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多措并举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大团体齐助力,育人格局全员化

       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力军,也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参与者。学院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积极落实“一把手工程”,院党委书记汪俊武走进第一课堂,为学生带来生动的互动交流思政课;院长高峰走进班会,与学生共同探索学风建设好办法,力求做到“让专家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学院积极搭建全员育人“大舞台”,鼓励学院教授、青年教师骨干“唱主角”,利用“happy hour 化材大咖日”等品牌活动,加强师生对话,全年累计开展师生对话讲座10余场,引领效果显著。

    

学院充分调动社会育人力量,整合校友、教师行业、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邀请了吴奇、陈礼勤、江海龙、夏建华等一批高校、企业界、教育主管部门的精英导师,走近学生身边,与学生畅聊科研前沿、企业发展、生涯规划等热点话题,累计开展精英讲座10余场,开阔学生眼界,领航发展方向。


此外,学院积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典型,让优秀的学生从被教育者转换为教育者。学院组建“学霸宣讲团”,向广大同学传授学习、考研经验;举办寝室室风建设会议,表彰文明寝室,邀请标兵寝室长畅谈建设举措;开展暑期实践故事分享会,选取学生代表分享实践心得……学院多管齐下点亮学生身边的“灯塔”,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


    思想引领不打烊,思想教育全程化

      学院注重教育理念、方法的全程化,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至始至终、不留死角”。大一新生初入学,学院精心策划了“迎新”第一课、专业见面会、“五四”成人礼、双迎暨颁奖晚会等一批典型活动,助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大二、大三的学生是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提升的关键期,除专业教师不遗余力的个性化指导外,学院也依托实验技能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等专业拓展类活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大四毕业生的考研、就业之路,学院注重分类指导,对于考研群体,学院举办了层次丰富的考研慰问、交流、指导活动,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对于就业群体,学院不遗余力为企业和毕业生牵线搭桥,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更多学生充分就业。

    

    

          三个课堂全覆盖,教育引领全方位

“杨老师上课永远是充满激情,就算犯困,既不敢睡,也睡不着。”杨高升教授一直是学生眼中又敬又“怕”、充满激情的“杨老师”,他是校首届“三全育人”最美教师,他用“以身作则”的“严格要求”,在第一课堂严格教学纪律,引领学生成长。同样获校首届“三全育人”最美教师的朱昌青教授也是化材学子最喜欢的教师之一,在第一课堂,他是严格的引领者,在第二课堂,他也是温暖的陪伴者。在篮球场上,他连续多年参与师生篮球赛,用汗水和竞技同学生温馨告别。186月,两位“一把手”带领的40余名化材教工连续三年登上毕业生晚会舞台,朱老师领唱了歌曲《国家》,用宽厚的嗓音圈粉无数,用动人的音符为毕业生送别。学院的孙益民教授也在音乐中和同学们结缘,在毕业生晚会、校庆祝改革开放主题晚会上,他用口琴演奏了两个时代的旋律,带领学生一同感受艺术之美。孙老师同样是学生第三课堂的权威导师,除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倾力指导外,他全年不间断主动联系本科生,带领他们进企业、进工厂,了解社会需求。“我想带着更多的同学们主动对接企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在第三课堂的沃土上,孙老师不断潜心育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2018年,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主线,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营造了浓厚的“三全”育人氛围,涌现出一批“三全”育人教师典型。学院也将继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用“三全育人”催化好“美好化材”反应。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