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本科教育巡礼】地旅学院:理论实践双轮驱动,聚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 时间:2019-04-0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徐成进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首要问题。地理与旅游学院遵循“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师大校训,秉承“经天纬地,弘道明理”的院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本为本,把本科教学贯穿立院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久久为功聚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聚力专业实践,构建专业实践体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院强化“第一课堂”实践型课程,锤炼专业素养。坚持围绕专业,开展实践。程先富教授的地质学课程,课程中有为期一周时间在巢湖北山系实践,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头戴遮阳草帽,肩负地质包裹,手握锤子罗盘,每日步行十几公里,探索不同岩层产状,寻找不同岩层化石,实测剖面后绘制地质剖面图。7天里,同学们“登麒麟峰,望层峦耸翠;临巢湖岸,叹湖光静美。”以行促学,扎根于地理专业特色,收获了经验知识。学院建立巢湖、黄山、苏州、庐山等多个野外实习基地,满足各个专业多门课程的实习需求。

除了课程实践教学,每个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至少有一学期时间的专业顶岗实习实训,实习基地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苏州等地。以第一课堂构建知识体系,借助专业实习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增强创新能力。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大三上学期学生分布在各个实习点,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软件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开发、业务系统管理等工作,从实践中获取新知。

聚力创新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为响应国家双创工作号召,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主动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此为抓手鼓励教师通过将专业教育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学业生涯规划、科研素养培育、社会实践指导、就业指导帮扶等工作过程中,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同频共振效应。

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5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收获颇丰,相继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学生挑战活动全球荣誉提名奖、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国家旅游局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一等奖、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特等奖、首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高显示度奖项。

聚力社会实践,打造育人共同体

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不断探索社会实践的新载体、新形式,巧抓时机,点面结合,将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新方向不断优化。

深入实施“二、三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第一课堂,对现有素质拓展活动课程进行优化提升,推动活动载体多元化、层次化、具体化,强化活动吸引力和教学目标指向性,按照“一专一品”的原则,为每个专业都科学规划设计了一项精品活动课程。形成了“间隔旅行公益实践计划”“文明旅游宣讲”“雷锋导游”“防震减灾”“GIS设计”“土地调研”“城乡规划设计”等专业特色突出的实践品牌,基本形成了“教学-实习-实践-就业”一站式“四基地”建设。

学院将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潜心耕耘,薪火相传,建设实力强、特色明、活力足、开放高的和谐幸福学院。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