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振兴计划师大行】我校经管学院创新智库多篇研究成果在安徽日报理论专版集中刊发

  • 时间:2025-11-04
  • 来源:经管学院
  • 作者:经管学院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11月4日,安徽日报《思想周刊・理论》智库专版(第7版)集中刊发我校经管学院“安徽省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创新智库(培育)”4项重要研究成果。智库成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等安徽高质量发展关键议题撰文,形成政策建议矩阵,为安徽省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在低空经济领域,宋颖欣在《发展低空经济塑造安徽竞争新优势》中指出,安徽作为长三角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低空经济已形成“双核引领、全域协同”格局,2024年产业总规模突破400亿元,规上企业达155家。针对飞控芯片等高端环节“卡脖子”问题,文章提出“三化”解决方案:核心部件推进“自主化”攻关;空域治理实现“数字化”集成;场景应用开展“示范化”推广。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郭倩在《以数字技术赋能安徽银发经济发展》中,提出将数字“变量”转化为银发经济“增量”的系统路径,建议构建“四位一体”发展体系。顶层设计上,成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智慧养老贷”等政策;基础保障上,依托“数字安徽”建设五级智慧养老平台,开展老年人数字素养培训;场景拓展上,借力“中国声谷”技术发展远程诊疗、智能看护,开发“智慧养老+文旅康养”新业态;产业培育上,规划数字银发经济产业园,培养复合型人才。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孔敏、潘友志联合撰写的《协同营造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聚焦安徽省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40%增长背后的深层问题,提出“五方协同”生态构建方案。明确政府为“战略引领者”,需建立分领域政策体系与长三角跨区域协同机制;高校院所为“源头活水”,通过收益分配改革与专利管理激活转化动力;企业为“承接主体”,搭建中试平台跨越“死亡谷”;服务机构为“桥梁纽带”,提供全流程技术对接服务;金融机构为“资金活水”,建立分阶段融资与风险缓释机制。

任以胜则在《多措并举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强调高校创新策源地作用,提出“五大举措”推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环境,增设科技成果推广奖,推动高校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人才体系,通过柔性引才与青年培育强化支撑,完善转化实效导向评价机制;深化跨域协同,构建“双向飞地”模式融入长三角创新共同体;精准对接供需,每年举办“1+N”场成果对接会,建立全省科技成果资源库;强化保障支撑,推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用”一体化机制。

据悉,“安徽省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创新智库(培育)”旨在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已经在多个高水平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研究成果。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