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好课锋从磨砺出,精彩缘自苦磨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纪实

  • 时间:2019-09-09
  • 来源:
  • 作者:徐成进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是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有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队伍。中老年教师率先垂范、默默奉献,他们一面致力于教学改革与研究、一面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堪称是团队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下,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快速成长,在教学与科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是团队开拓创新的生力军、是团队发展的希望。团队在安徽省教学名师黄时中教授的带领下,现有中青年优秀教师15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12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

团队始终以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使命,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深受学生欢迎,历年教学测评优良率稳定保持90%以上;先后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套(3)有特色的大学物理教材; 在《大学物理》和《物理与工程》等教学研究刊物上发表了一批(26)大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团队成员中有8位青年教师(王大理、黄武英、李宽国、姚关心、汪茂胜、舒新文、吕建平、金伟)先后获得校级或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或特等奖; 先后指导61名本科生参加省级物理类竞赛, 2人获特等奖、13人获一等奖、14人获二等奖、32人获三等奖。2012年,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果荣获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大学物理课程团队成功立项为省级教学团队。

十载琢磨,硕果累累,大学物理课程团队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支以发展专业特色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团队学习和借鉴。

明确建立发展目标是团队建设之基

课程团队建设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地位、作用等确立具体的建设目标。大学物理教学团队负责人黄时中教授认为:大学物理课程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教研能力强、教学效果佳的课程团队”。

这个目标要求在团队建设中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并培养后起之秀;同时,应组织团队成员对教学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创建发表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此外,还要组织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特长优化大学物理课程资源。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更加完备、富有生命力的知识带入教学,才能培养出有生命力的创新人才。

持续开展团队活动是团队活力之源

课程团队建设要有持续的团队活动形式,这是团队活力的源泉,也是团队成员激发潜能、形成合力的平台。

近年来,大学物理课程团队参加的团队活动主要包括: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讨会、参加全国性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比赛、指导本科生参加省级物理类竞赛等,每一次对外的交流和研讨,都是向国内大师和名师们学习知识和拓宽视野的过程,每一次与业内优秀同行的同台竞技,都是一次思想和智慧的激烈交锋,正是在这一轮轮的精细打磨和一次次的精心“备战”中,教师们的教学水平被不断优化和提升,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团队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团队整体水平、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是团队发展之要

大学物理课程共包含125个知识点, 其中74个是核心知识点, 有很多教学难点。然而, 对于不少教学难点, 无论是所能找到的教材还是参考资料或者是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都没有从根本上予以破解, 如果按教材照本宣科, 必定会使学生听起来似懂非懂。

在深入剖析教材、钻研教材、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的过程中, 大学物理课程团队提炼出了一系列教学难点问题。 为了攻克这些教学难点, 团队成员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工作, 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简化的、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 先后在《大学物理》和《物理与工程》等教学研究刊物上发表专题教学研究论文26篇、在全国大学物理课程研讨会上做交流报告8次,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充分肯定。

注重教材建设是团队立足之基

课程团队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在具有导向性的出版社出版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教材。

在反复修改大学物理课程教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攻克教学难题、撰写教学研究专题论文的基础上, 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大学物理教材编写工作。2005年在中国科大出版社出版了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学(上、下册)”; 10年后的2014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上、下册)”。目前, 大学物理教材已列入安徽省一流本科教材建设规划, 正在按计划建设, 拟建成一种新型教材——每节配二维码, 扫码可看该节教学视频。

丰富课程资源是团队任务之本

课程团队建设的一项长期性的基本任务就是日益丰富并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资源。这一任务主要包括课件制作、教学视频录制、习题分析等环节。

精心制作并不断完善课程课件是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的基本要求。2005, 大学物理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制作了第一套大学物理课件(2700余页, 1300余幅插图, 一字一画都是由团队成员亲自完成的), 经过反复琢磨和尝试, 将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物理图像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 在每一轮教学后, 团队成员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反映, 认真修改课件。大学物理课件每年都有新版本, 团队成员共享共用。

近两年, 团队对黄时中教授主讲的大学物理课程在高清录播教室还进行了全程录像, 希望制作出一部完整的大学物理教学视频, 一方面供青年教学参考, 一方面为建设配二维码的新型大学物理教材做准备。

谈及团队未来发展,黄时中教授说道:大学物理课程团队的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继续在建中学、在学中建, 不断提升团队建设水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期待大学物理课程团队明天发展会更好!(文稿整理:汪文文)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