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学校召开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论证会,校长张庆亮、副校长陆林,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团委、教师教育学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持人,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项目主持人及有关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陆林主持。
会上,教务处处长周端明介绍了我校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情况,分析并总结了近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呈现的特点,并就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提出建设思路。与会人员就2022年我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陆林在讲话中肯定了本次会议召开的意义,并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提出了要求,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等有关政策文件,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好教学成果奖的培训指导工作;要做好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总结凝练,整合申报团队和支撑材料,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项目,联合“三附”,做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申报工作;要重视宣传、提升声誉,加大对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成果的宣传力度。
张庆亮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充分体现学校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就,对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就做好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提出要求,要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找准亮点、突破难点,凝练出具有先进性、理论性和创新性的优秀成果,切实提升申报的质量;要系统设计,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现路径、实践成效上,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效果好、有特色的、可推广的成功模式;要加大激励力度,从学校和学院层面为教学成果奖的申报提供激励保障。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每4年评选一次,代表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我校于2001年、2009年、2014年、2018年分别获得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