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要闻

【庆五四·跟党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安徽师范大学青年运动

  • 时间:2022-05-10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作者:党委宣传部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一部共青团百年史,就是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为党的青年事业永远奋斗的光辉历史,就是共青团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青年紧跟党走、振兴中华的光辉历史,就是共青团在党的关怀下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光辉历史。因此,回顾总结共青团百年历史,关键就是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历史。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运动历史长卷中,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义无反顾、勇立潮头,始终站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最前列,谱写了逐梦、筑梦、燃梦、圆梦的壮丽诗篇。

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她的成立既是中国民主进步运动的必然产物,又是进一步推动民主进步运动的重要力量。总结安徽百余年青年运动发展史就会发现,在百余年波澜壮阔的青年运动史上,每个重要历史时刻都留下了安徽师范大学光辉灿烂的一笔。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学校开展青年运动的光荣历史,既是对先辈爱国精神、革命传统、历史贡献最好的纪念和传承,也是充分发掘学校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为此,校党委宣传部在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安徽青年运动史和安徽师范大学校史等相关资料,组织编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安徽师范大学青年运动”一文。

近代安徽青年运动的发端

安徽青年的觉醒与奋起是与中国近代爱国民主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840年爆发的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陷入民族苦难深渊。在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中,一个较早接受近代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封建束缚的新式学生群体作为青年进步力量的雏形首先出现,安徽青年群体也逐步形成。

——20世纪初,安徽一批接受西方科学文化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萌发了从文化思想领域入手,摒弃旧的民风习俗,宣传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从而启迪民智,激荡民情,推动社会进步的意识。这群青年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房秩五、刘希平、李光炯、光明甫、吴守一、胡适、朱蕴山、高语罕等。

——1901年,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学校是主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创办了一些新式学校。1898年,求是学堂在当时安徽省会安庆创办,这是安徽有史以来第一所新式学校。

——1901年,清政府下令各省成立大学堂,求是学堂改为安徽大学堂。安徽大学堂是安徽第一所近代大学。1904 年,更名为安徽高等学堂,以敬敷书院为校址。1906年,严复被聘为安徽高等学堂监督,改革教学体制,为安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人才、树立了新风。

——1902年,陈独秀联合潘赞化、何春台、葛温仲、张伯寅等人,以敬敷书院的旧址藏书楼为阵地,开通风气、改革弊政,传播新知识,宣传新思想。陈独秀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在藏书楼通过开演说会的方式,探讨拯救国家、革新现实政治的道路。当时,“安庆各学堂及机关人士,参加者日益踊跃,凡声所播闻者兴起”,武备学堂不少学生均参加了这里的活动。学堂成为当时安庆革命运动的秘密策源地,这成为满清政府的一大心病。1906年11月,安徽武备学堂在开办八年、培养了五届毕业生后奉命停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各地巡抚办的一些学堂被迫中止或停办。安徽除少数学生转到外地就读外,绝大多数学生停学待读。在这种情况下,安徽有识之士都积极筹划创办高等学校,以满足学生入学之需。

——1912年初,安徽近代教育名人程滨遗将原清末的三所法政学堂合并,以安庆原官立法政学堂旧址为校舍,募资筹办私立江淮大学。江淮大学创办后由光明甫任校长、刘希平为教务主任。这是安徽近代第一所设专业院系建制的分科大学。1915年,经安徽巡按使韩国钧的调停,把学校改为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是民国时期、省立安徽大学创办之前我省唯一经中央政府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

——学生运动先河:江淮大学被改为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后,由倪嗣冲的嫡系官僚张鼎臣担任校长,学校每况日下。在进步学生的不断斗争下,由进步民主人士光明甫出任校长后,法专的办学才有了新的改观。

——陈独秀、程滨遗、光明甫等在安徽武备学堂、江淮大学、安徽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办学成就,为我校的创办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四时期的青年运动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主要旗手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安徽进步知识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民主意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青年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安徽青年也由此受到了震动和鼓舞,开始进入觉醒年代。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继上海、北京之后,安徽各地也掀起了运动的热潮。青年进步知识分子蔡晓舟、王步文等办的《黎明周刊》《安庆学生》《寸铁》《洪水》等刊物先后在安庆出版,并相继创办了"工读夜校"、"工商夜校"和义务小学,以报刊、学校为阵地,积极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进步书刊的出版发行,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更多地接触马克思主义。

——蔡晓舟在北京工作期间,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爆发后,蔡晓舟积极投入斗争。此间,他曾撰写过《白话文研究法》一书,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蔡晓舟在北京不仅积极参加示威游行,还及时把爱国运动记载下来。6月底,由蔡晓舟及其表弟杨亮功编撰、最早出版的记载五四运动的《五四》一书问世。

1920年秋冬,经陈独秀的动员,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任职的蔡晓舟、刘著良相继辞职,到安庆开展建团工作。二人在怀宁县学宫、安庆第一模范小学等地开办文化书店,积极联系、引导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开展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筹备工作。1921年初,由蔡晓舟、刘著良主持,在安庆怀宁县学宫义务小学召开建团筹备会。会议宣讲了社会主义理论,介绍了上海等地的建团情况,学习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讨论了建立团组织的筹备工作。会议遭到军警干扰,被迫中断。同年4月,蔡晓舟、刘著良又在安庆菱湖公园茶社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建团问题,正式成立了安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旗帜下,1921年在安庆爆发了六二运动,成为安徽学生爱国运动的里程碑。在六二运动中,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发挥了中坚作用,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在安徽的腐化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安徽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意志。

——1921年,省内及北京、上海等地的一批皖籍学者名流,鉴于安徽近代教育落后,与邻省差距扩大的现实,极力倡导筹建安徽大学,培养本省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其中尤以蔡晓舟最为热心积极。1921年7月,以蔡晓舟为首组成了“安徽大学期成会”,开展筹建安徽大学的准备工作。为了筹建安徽大学,蔡晓舟曾先后向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安徽籍教授、学者和知名人士进行游说,呼吁各界支持创办安徽大学。他曾在北京东方饭店宴请在京的皖籍名流学者,到会的有许世英、江朝宗、柏文蔚、胡适、高一涵等数十位皖籍名流。他慷慨陈词,抽刀割破左手中指,血书“誓死建成安徽大学”八个大字,其决心和志向在安徽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北京、上海、南京的一些安徽籍学者如陈独秀、胡适等人,均以各种方式表示支持筹建安徽大学。

——1923年,安徽第一个城市党组织在安庆成立。安徽地方党组织的成立,使安徽青年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党团组织的带领下,安徽青年踏上了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征程。

大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

——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光明甫代表安徽省国民党左派出席了国共两党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他的领导下,法专成了革命思想传播的重要阵地。

——1926年1月,中国共产党安徽法专支部宣告成立。然而,日益高涨的安徽革命运动遭到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右派势力的联合夹击,1926年10月,安徽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军阀陈调元下令查封了国民党左派主持的法专和建华中学,光明甫等左派人士遭通缉,他随省党部撤往武汉。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被迫停办。

——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大革命迅速掀起高潮。安徽青年在党团组织的带领下,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发动猛烈的进攻,在安徽青年运动的历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与此同时,在思想文化战线,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冲击,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安徽青年在党团组织的带领下,同反共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了激烈斗争,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但是,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革命阵营内部出现分裂,蒋介石右派集团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严重挫折。危急关头,安徽青年在安徽团组织的带领下,坚定不移跟党走,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土地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

——1928年4月10日上午10时,安徽大学预科正式开学,172名预科学生在菱湖百子桥第二院大礼堂(原法政专门学校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这一天既是安徽开创先河的省立安徽大学即我校前身的诞生纪念日,也是安徽现代教育史上高校创立之始日。安徽大学正式成立之际,省政府并未任命校长,筹委会继续存在并行使管理职责,但具体校务工作由预科主任刘文典主持,代行校长之权。安徽大学在刘文典的主持下各项工作很快步入正轨。

——省立安大创办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大革命期间,有一些革命青年参加了共青团,大革命失败后,这些革命青年有的被派到苏联学习,有的又重新进学校读书,安大招收的学生中就有一些是曾在武汉或其他地方参加革命的共青团员。当时,党派俞昌准进安大预科,以读书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1928年8月初,中共安徽临时委员会奉党中央的指示由武汉秘密迁来芜湖。省临委设立了执委会、常委会和秘书处,柯庆施任省临委书记兼秘书处主任。经过一系列的组织整顿和宣传教育工作,安徽各地党的组织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共安徽省委员会于1931年2月15日在芜湖正式成立。省委常委由王步文、贺昆容、郭春华等人组成。由王步文代理省委书记。在省委及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安徽国统区的青年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安徽各地中等以上学校党团组织也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安庆的安徽大学、芜湖的民生中学、宣城省立四中、凤阳省立五中、萧县师范、涡阳中学、太和北关农师等许多学校,都先后建立了党、团支部或党、团小组。

——1928年11月,与安徽大学毗邻的省第一女子中学举行校庆演出,女中学生邀请安徽大学、安庆一中学生来校看戏。女中校长程勉和教务主任深怕安大、一中学生同女中学生团结起来,公然不准安大、一中学生进校,并勒令女中学生停止演出。愤怒的学生捣毁了礼堂门窗、座椅。程勉向安庆公安局诬告安大学生受共产党指使捣乱会场、侮辱女生,并组织女中学生到省政府和省教育厅请愿。这种倒行逆施的恶劣行径,引起了女中和安大、一中学生的强烈抗议。安大进步学生认为,程勉是反动的国家主义派红人,决定借此事发动反程勉的学潮,要求省政府撤免程勉。安大学生在共产党员刘复珍、王全林、欧阳惠林等直接领导下,同女中、一中学生团结一致,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教育的斗争,向国民党反动派要民主、要自由,声讨程勉的罪行。

正当安庆学生斗争高涨的时候,蒋介石于此时到达安庆,进行反革命策划活动。蒋介石刚到安庆,听说安庆正在“闹学潮”,当即把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找去“训话”,斥责刘文典镇压学生运动不力,要刘对此次学潮“负责”。于是,蒋介石指使其爪牙,把刘文典扣押起来。针对蒋介石的高压手段,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多次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动广大学生起来斗争,狠狠打击蒋介石的嚣张气焰。12月23日下午,安徽大学、安庆一中、女子师范、六邑中学、东南中学、成德学校等安庆各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安徽大学文院操场集合出发,举行游行示威。在这次反蒋斗争中,蒋介石深感安庆学生“好闹事”,而安徽教育当局又镇压不力,给自己带来了麻烦。因此蒋介石随即下令将刘文典撤职,并押送公安局关押。安大学生群情激愤,全国舆论哗然,各大学纷纷通电营救。在安大师生和蔡元培、蒋梦麟、胡适、邵力子等社会贤达营救下,刘文典于12月5日获释,但却被迫离开了安徽大学。刘文典被免职离开安徽大学后,无人主持校务,学校各项工作陷入瘫痪达二个月之久。

蒋介石另派嫡系亲信分子程天放任安徽省教育厅长兼安大校长,大肆镇压安庆的学生运动。同时,国民党反动军警先后逮捕了安庆各校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师生数十人,其中安徽大学就有欧阳惠林等十三人被捕入狱。但是,安庆广大学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安庆党团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驱程团”,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驱逐反动头子程天放的运动,通过各种方式,继续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程天放到校后,改组校政,安插亲信担任要职,激起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这时中共怀宁县委指示安大党团组织,酝酿新的学潮,驱逐程天放。安大地下党团组织随即秘密成立了“护校驱程团”,提出教育行政应与治学分开、教育厅长不宜兼任校长的口号。由于叛徒胡琦告密,反动当局泡制了一封安大学生企图举行暴动的“密信”,策划了一起蓄意镇压安大进步学生的阴谋。4月8日凌晨,一群荷枪实弹的武装军警包围了安大校园,按照“密信”上所列的姓名逮捕了安大学生刘树德、陈一煌、蔡之炳、欧阳良劭(即欧阳惠林)、刘复彭、王芝芳、吴啸仙(后名吴蓉)等13人。6月,经国民党军事法庭会审,判处刘树德、章执中无期徒刑(后均死于狱中),陈一煌、欧阳良劭、刘复彭等被判处半年至4年半的有期徒刑。经过这次大逮捕,学校的党团组织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安大学生运动一度转入低潮。

——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安大地下党团员和一些进步学生,除了从事校内的学生运动外,还参与地方的工运、农运和兵运工作。安大的党团员活动十分活跃,他们在学校里散发反对国民党的传单、印刷品,有时还用粉笔写标语,结果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有人向校方告发俞昌准宣传马列主义思想。俞昌准退学后,仍在安庆负责怀宁县党团的工作。安大党团支部的工作,由王金林负责。1928年11月23日,愈昌准与女友到省议会(安庆西门)看电影,被叛徒刘怡亭告密被捕,12月16日清晨被国民党枪杀于安庆北门外的马山下,年仅21岁。

俞昌准牺牲后,安大学生党团支部在王全林领导下,继续开展民主爱国的进步运动,他们除在学校里散传单、写校语等进行反对国民党的宣传外,还组织了一个外围组织“文艺研究会”,把创造社等出版的进步小说、刊物介绍进来,吸收、团结了一批进步同学,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安徽学潮。

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年运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入侵中国东三省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由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和国内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安徽青年也积极投身到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中,为夺取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芜湖、合肥等地青年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同时,安徽其他地区也广泛开展了抗日救国斗争。在安庆,面对国民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省立安徽大学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学家刘文典教授积极主张抗战,并通过演讲、撰文、译书的方式,提醒国人警惕日本“吞并中国和亚细亚洲”的妄想。

1931年至1932年,“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相继爆发,东北沦亡、淞沪告急,全国人民愤慨同深,抗日呼声日益高涨。省立安大广大师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入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洪流。1931年7月,省政府聘理学院院长何鲁教授代理校长。何鲁在任时一心爱国,支持学生抗日活动。9月28日,何鲁校长向全校师生发表“救国的责任在自己的身上”演说,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大家“应该准备牺牲,决不做亡国奴”。在何鲁的支持下,省立安徽大学成立抗日救国会并积极行动,利用自身优势编写了抗日爱国题材剧本《新婚之夜》《胜利之死》等作品,由省立安徽大学学生进行表演,反响热烈,学生们向民众进行演讲,组织表演队和宣传队,深入城镇乡村,宣传抗日救国。省立安徽大学抗日救国会积极行动,在安庆组织游艺募资赈济灾区的活动,同时大力揭露日本侵略暴行,唤起民众觉悟。

10月5日,全校师生担着“抗日有罪”的风险,组成了“安大抗日救国会”。10月10日,全校师生又冒雨举行抗日宣誓,高呼“誓雪国耻”“誓死不买日货”等口号。随后广大学生组成抗日义勇军,深入城镇乡村,出版抗日壁报,发表救亡演说,揭露日寇掠我土地、杀我同胞的暴行,并公演由本校刘大杰教授创编的《新婚之夜》《胜利之死》新剧,藉以唤起民众。10月19日,又约请从沈阳东北大学来校的田世颖教授介绍了“九一八”事件的经过。1932年12月12日,安大137名同学,不顾教育部和省府的禁令,高举“安大示威团”的大旗奔赴南京,同北平、上海、济南等地学生请愿团共2万余人,到国民党中央政府门前示威游行,逼蒋抗日,后被反动当局强行遣送回校。1934年,袁学中(微之)、张肇科(鲁歌)、邢庆兰(公畹)等进步学生,在教授周予同、许杰的支持下,创办了《秋苇》文艺副刊,抨击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宣传抗日主张。在此期间,安大的众多知名教授,如张孝如、田世英、薛良叔、查良鑑、毛以亨等也纷纷发表演说,控诉日军罪行,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探求救国的出路。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形势日趋恶化。安徽大学又立即成立了“战时后方服务队”,下设宣传、警卫、纠察、交通、救护、防空与消防、募捐与慰劳等七个组,负责采访情报,辟除谣言,清查户口,侦察间谍,检举奸细,募集捐款,慰劳受伤军民等工作。11月19日,募捐与慰劳组即一次募集大洋670.6元,送往前方慰劳抗日将士。

安大地下党员刘复彭(刘丹)、后亦斋等人,还发动进步学生组成“安徽省抗日后援会各县流动工作队”,队员达40余人,由刘复彭担任副队长,深入各县宣传抗日救亡道理,组织农民抗战协会和妇女抗战协会,动员广大民众奋起抗日。学校一批优秀青年走上了抗日救国斗争的第一线。

1938年8月初,日军集中35万兵力沿长江两岸兵分五路西侵,势在夺取武汉。武汉保卫战开始,形势极为严峻,省立安大复校无望。至此,具有10年办学历史和相当影响的省立安徽大学宣告停办。

抗战胜利后,战后恢复工作全面展开,我省各界知名人士、学者和广大青年学生一再吁请国民政府教育部恢复安徽大学。教育部采纳了一些皖籍著名学者的意见,决定重新恢复原省立安徽大学,并改“省立”为“国立”,安徽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可转学考试转入国立安大。

解放战争时期的青年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中国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前途、两个命运的抉择。经受长期战乱之苦的安徽青年普遍渴望和平,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然而国民党坚持独裁的本质,悍然发动内战,促使安徽青年从对国民党的幻想中进一步觉醒过来。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安徽青年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配合解放战争踊跃参军参战,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投身护厂、护校斗争和生产救灾运动,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迎接安徽的解放。

国立安大时期,学校进步力量同反动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复校后的安大,国民党、三青团、青年军复员学生势力强大,把持着一切校务。在教职员中,又有所谓中大派、武大派、北大派,互不团结,存在着激烈的派系斗争。

1946 年 10 月,国立安徽大学复校之初,中共南京地下市委决定,派南京临时大学学生李昭定、刘玉浦等5名中共党员,到安徽大学以读书为掩护,成立以李昭定为支部书记的党支部,领导学生运动。鉴于国立安徽大学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共南京市委指示国立安徽大学支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有关情报,宣传革命理论,团结进步师生,迎接安庆解放”。安徽大学党组织不仅领导和发动、积极参与响应全国性的青年运动,更是推动本校和地方青年开展了深入的反迫害斗争。

1946年11月,党支部积极支持对膳食团的查账运动。迫使学生膳食团由原来青年军学生一手把持,改为各院系选派进步学生管理,受到广大同学的拥护。1946年底,北平“沈崇事件”发生后,党支部支持进步学生贴出墙报,谴责美军暴行,激发师生们的爱国思想。此外,党支部还派党员在校内外继续组织读书会,学习革命理论和进步书刊,帮助进步学生成立自治会等。

校内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迫害青年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1947年春,马来西亚华侨、化学系进步学生冯璋被特务秘密活埋;1948年秋天,民盟成员、经济系四年级进步学生纪增辉,被特务投入江中杀害。冯、纪两位学生的被害,激起了广大师生的义愤和抗议,也暴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和残暴。

1947年5月中旬,在全国“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中,北大学生发出了“六·二”总罢课的号召。5月下旬,南京又发生“5·20”惨案,消息传到安大,广大同学义愤填膺。安徽大学刘玉浦、尤继安等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书写了诸如“朱门酒肉臭,学生饿的瘦”“把打内战的钱省下来给我们吃饭”“拿打内战的钱办教育”之类的标语,张贴在校园各处,呼吁声援“5·20”惨案中的学生。6月2日凌晨,安徽大学学生朱蒋生和基群在校内张贴《反内战总罢课宣言》和《“六·二”告同学书》,在安徽大学教学大楼前发起罢课签名运动,大批学生在罢课宣言上签名,他们打着“政府有权打内战,我们有权要饭吃”的大标语,高呼“反对饥饿、反对内战”“把打内战的钱省下来办教育”等口号,在全市主要街道举行游行示威。同学们看到宣言,都自动响应,校园里很快出现了拥护罢课的大字报和标语。阮有秋、潘怀素、朱剑农等进步教授积极支持,纷纷签字并退堂罢课。最终,国立安徽大学师生冲破反动党团的阻挠,取得了罢课的胜利。

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大好形势进一步鼓舞了安徽学生的斗争意志。安徽大学党支部联合安庆党组织,组织学生秘密收听解放区电台广播,传阅登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消息的报刊,使安庆人民受到极大鼓舞。

1948年春,安徽大学举行学生自治会竞选。为保证师生利益,反对国民党政府的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积极参加并赢得竞选,担任了学生自治会的领导职务,如中共党员尤继安担任了学生自治会的秘书长。学生自治会的成立,推动了安庆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当年,安徽大学学生发动反动校长陶固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同年11月,芜湖国民党政府逮捕并杀害安徽大学进步学生纪曾辉,安徽大学党支部发动师生开展抗议活动,向全省、全国揭露了芜湖国民政府的罪行。

1948年暑假,安徽大学党支部动员原籍在苏北、皖北和山东等地解放区的学生“回原籍看看”,参加当地的革命活动。安徽大学先后到苏北、皖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学生有好几十人,他们深入地了解了解放区的革命形势。有的学生还绕道天津转道张家口,参加解放区的革命和建设。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在濒临绝境之际,妄图将大学迁走,并将学校图书、仪器等贵重教学用具劫走。因此,各地青年学生纷纷起来护校,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安徽大学地下党组织与桐城支前指挥部总指挥桂林栖取得联系,抵制妄图把安徽大学迁走的阴谋,领导全体师生胜利地进行了反迁校和护校斗争。隐蔽在国立安大的民盟成员、进步教授张效良、齐坚如、吴亮夫等,坚决反对国民党当局强行要把国立安大南迁江西泰和的打算,组成“国立安大校务维持会”,率领广大师生护校拒迁,有力地阻止了国民党败军逃窜时的抢劫和破坏,为保护学校图书仪器不受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反对迁校和护校迎解放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1948年冬至1949年初,全国革命形势急剧变化,革命青年和进步学生看到了曙光。在地下党组织的引导下,安徽学院进步学生组织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学会”,开展进步活动,交换和阅读马克思主义等进步书籍,宣传进步思想,团结和争取广大同学。

安徽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我省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是在战争的环境下建立和成长的,屡经曲折,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南下,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已迁至屯溪,安徽学院以李向勖院长为首的一伙国民党政府的追随者,决定将安徽学院迁往屯溪,部分反动和落后的学生也主张南迁,他们配合社会上的反动舆论,企图扰乱人心,鼓动迁校。在此情况下,安徽学院党组织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开展以反对南迁学校、保护学校资产、迎接芜湖解放为中心任务的护校斗争。一方面,展开反迁校宣传,以外地学生流亡芜湖生活没有着落的事例教育广大同学;另一方面,组建学院应变会,具体组织和领导护校斗争。他们发起投票运动,粉碎了安徽学院的南迁计划。一些进步学生还组织了歌队,教唱《解放区好地方》《团结就是力量》等命歌曲时刻准备迎接解放。

在护厂、护校斗争中,安徽青年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组织起来积极应变,为保护重要企业、学校和市政设施进行了英勇斗争,使省内大中城市少受损失,人民财产较为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1949年10月,华东局文教部和南京军管会高教处,决定将设在安庆的国立安大和设在芜湖的安徽学院合并建立新的安徽大学,校址设在芜湖赭山,同时任命许杰先生担任安徽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1949年12月4日,许杰主委和军代表荆树鸿请求南京军管会派来一艘登陆艇,将国立安大全部财产,包括图书、仪器、设备连同教职工和家属及其家具运到了芜湖。因此,至1949年10月,国立安徽大学在安庆的办学历史结束。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