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至21日,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在安徽芜湖召开。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安徽师范大学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江城,共襄学术盛会。
本届年会以“汉语方言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主题,旨在从理论与方法、描写与解释、共时与历时等多个维度,深入探究汉语方言演变中“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些在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交融机制与发展规律。
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峰教授和文学院院长项念东教授分别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所务)王锋研究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谢留文研究员分别致开幕辞。

高峰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及文学院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指出安徽师范大学始终是安徽方言研究的重镇,60多年来在安徽方言研究与保护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项念东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科积淀深厚,在方言研究方面成果显著。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以孟庆惠、胡治农等为代表的学者持续开展安徽方言普查与整理工作,参与多部重要方言著作编撰,为方言保护和语言资源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锋研究员代表学会代管单位致辞,向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作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始终以团结广大会员、推动方言研究与保护为己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方言研究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要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深化方言理论创新,推动汉语方言与国家通用语言、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合研究,深入挖掘方言的文化价值,引导公众共同参与方言保护。

谢留文研究员首先回顾了学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强调学会始终秉承“调查方言、研究方言”的宗旨。他指出,汉语方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承载体,当前正面临急剧变迁的态势,诸多方言更呈现出濒危趋势。对此,谢留文研究员呼吁学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结合传统文化,在加强方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同时,积极推动方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积极服务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大局。

年会于9月20日上午和9月21日下午举行了两场大会报告,分别由暨南大学伍巍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储泰松教授、浙江大学庄初升教授、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魏钢强编审主持。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教授、南京大学顾黔教授、暨南大学伍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振兴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明研究员、北京大学项梦冰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赵日新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张惠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谢留文研究员等专家作了大会报告。
9月20 日下午和21日上午,会议举行了12 场分组报告,学者代表现场汇报论文84篇。各分组报告围绕 “汉语方言理论与方法研究”“汉语方言演变中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研究”“汉语方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研究”“语言接触交融研究”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与会学者积极分享研究成果,其观点兼具启发性与学术价值,引发广泛共鸣;现场问答互动频繁,交流研讨层层深入,充分彰显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我校文学院徐建、朱蕾、张爱云、宋华强、王全华等老师参加了会议并做了小组报告。
闭幕式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祥柏研究员主持。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承办方代表、河南大学辛永芬教授致辞,热情邀请大家两年后相聚开封。刘祥柏研究员作大会闭幕辞,他对本次会议在学术交流和成果凝聚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肯定,同时向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及会议主办方、承办方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本次学术年会在热烈而庄重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