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历史与社会学院 陈攀攀)阳春三月,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共同发起并主办的第二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此次盛会共收到论文29篇,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日本熊本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日本文教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博物馆、合肥工业大学、黄山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围绕“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展开研讨。


大会开幕式于3月24日上午召开,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刘道胜教授主持,院长徐彬教授致开幕词。徐彬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

本次会议共有两次主题发言,分别在24日上午和25日上午。在两场主题发言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栾成显研究员、日本熊本大学伊藤正彦教授、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南开大学卞利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王世华教授分别作了《鱼鳞图册起源考辨》《地主与佃户关系实态探究——以万历9年休宁县27都5图的租佃关系为线索》《明末徽州书画商王越石与鉴藏家的交往》《晚清民国徽州的日常生活与乡村治理》《论明清时期的清明会及其墓祭活动》《名与责:徽州妇女守节的经与权》主题发言。另外,其他参会人员均就自己提交的论文发表演讲,并进行点评交流。
本次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徽州文书、宗族、科举、兵备道、资料的数字化整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史论结合,新见迭出。我校刘道胜、丁修真、梁仁志、朱小阳、康健等多位教授与博士也积极参与了讨论和交流,先后作了《明清徽州图甲户籍和基层职役的“朋名”》《小地方的科举社会史:明代祁门科举盛衰考论》《社会舆论与清代诉讼》《交通便塞与古镇兴衰--以芜湖县西河古镇为例》《明清以来徽州与安庆地区之间人口迁移现象及影响》《明代徽州山林经济规模初探——以置产簿为中心》的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与指导。
3月25日下午,大会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南开大学历史系卞利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王振忠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王教授认为本次会议有四个特点:其一为对制度史的考察全面,如我校刘道胜教授研究了明清徽州针对国家制度的民间应对,考察了民间户役、户籍问题;其二为多层面、精细化的研究,如日本鹿儿岛大学大田由纪夫教授的《率东程氏之兴起》,认为其采用多种资料,对程氏家族的崛起作了新的探讨;其三为涉及面广,如我校丁修真副教授研究了祁门这一科举欠发达地区的历史,用“小地方”的科举时折射出理学、科举、宗族三者的结合,把研究扩大到社会史、思想史的领域,很有新意;其四为论文与资料紧密相关,认为徽州文书层出不穷,如我校王世华教授、日本熊本大学伊藤正彦教授等都探讨了新的资料。

本次会议研讨主题集中,相互交流充分,会议气氛热烈,启发性强,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会议对于推动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亦有利于我校徽学同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