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王奕涵 图/吴雪琪)10月13日上午,在外国语学院会议室举行了国家社科项目《老子在法语世界的译介研究》的开题报告会,出席会议有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慧林教授,校科研处副处长、博士生导师戴兆国教授,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教授,学院青年教师,会议由戴兆国教授主持。报告会分为两部分进行,胡迅老师按照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分别向各位专家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于未来研究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表明了自己的困惑和忧虑。在聆听了胡迅老师的汇报之后,三位专家都对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后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中肯而实际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俞晓红参照《红楼梦》外译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就翻译史方面的研究和梳理来说,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对译者和版次等信息进行整理的工作,而可以考虑借鉴传播学的研究视角,把握各译本的出版资助情况、各级销售单位的上架情况等,综合考察老子及《道德经》在法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情况。而语言层面的分析方面,除去翻译中语言风格的保留与传译问题,还需考察其哲学思想的传递,继而在影响研究的版块中尝试进一步提升,从语言技巧层面的关注上升到对文化转向的思考,从思想史的角度深入分析老子在外译的过程中,是否产生对法语世界社会思潮的影响。俞晓红着重强调指出,这项研究特别需要借助史学研究思维,进行扎实的实证研究,形成有力的实据支撑。
接下来,杨慧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细致地点评了项目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具体问题而言,如人名的译法、中法文研究选择的底本等,他提出了非常实际的指导意见。在宏观层面,杨慧林建议认真参考欧洲学者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研究成果,以期形成真正的学术对话;在对于马拉美、瓦雷里等法国作家的影响方面,着重指出哲学路径的重要性,比如影响研究中,不是简单地提出对重农经济学派的影响,而要尝试挖掘更深层次的、对法国哲学发展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完成从语言、文学层面向思想、文化层面的升华。
最后,戴兆国再次重申了哲学关联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建立关联的问题上,必须要强调文本上的关联,加强对思想流变的学术性把握,特别是哲学概念的研究以及影响流变的考证,如魁奈对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接受,是始于《论语》还是《道德经》等此类具体问题。借助哲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让研究更深入、更立体,以此为基础,可以尝试将“老子的汇释汇校”作为更加长远的学术目标。身为学校科研处领导,戴兆国提出,希望借助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带动小语种科研团队的建设。
会后,各位旁听的青年教师均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从学理和方法论的层面上深受启发,以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反观自己今后的科研工作及研究思路,将受益匪浅,是一次十分难能可贵的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