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中安在线】让竹马灯在新时代焕新生

  • 时间:2025-07-06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报道转载如下:

在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牡东村,传承着竹马灯这一非遗代表性项目。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牧邦庭将毕生奉献给了竹马灯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牧邦庭和竹马灯的道具(杨童督/摄)

牧邦庭早在年少时便肩负起传承竹马灯的责任,经验丰富、技艺精湛,是传承发展竹马灯的重要传承人。省级非遗竹马灯展示馆内陈列着各种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竹马灯,据牧邦庭介绍,竹马灯是由竹子做支骨,扎成马首、马尾的形状,然后糊上纸,内燃烛火,并将前马首后马尾固定在人的身上,类似旱船。在锣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通过各种舞蹈动作来展现马的奔跑、跳跃等姿态,表达着当地村民对来年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的愿景和期盼。

牧邦庭向暑期实践团队介绍竹马灯(杨童督 摄)

牧邦庭和竹马灯的缘分深植于牡东村的土壤中。每逢春节,牡东村都会聚集所有村民进行竹马灯表演,从垂髫孩童到耄耋老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参与到这场文化活动中。牧邦庭的父亲就也是竹马灯的上一代传承人。在这样耳濡目染的环境下成长,牧邦庭17岁时便师从父亲,开始了学习和传承竹马灯。

“党的政策很重视非遗的发展,给予我们资金支持,现在的竹马灯相较以前工艺更精美,设备也更完善了。”牧邦庭介绍改革开放后竹马灯发展现状时感激地说。他说现今竹马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将手工制作与现代科技宣传相结合,联合铜陵市融媒体制作视频进行宣传展示。同时在牡东村房屋的墙上进行宣传标语的书写和宣传图画的绘制,再现竹马灯表演时的生动场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当地村民参与保护竹马灯的积极性。

牧邦庭还高度重视竹马灯技艺的资料整理工作,他说,“竹马灯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我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竹马灯更好地传下去。”(通讯员 陈晨 冀月)

原报道阅读链接:【中安在线】http://ah.anhuinews.com/tl/xqdt/ya/202507/t20250702_8600794.html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