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中国青年报】“海鸥将军”戴安澜: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 时间:2025-07-11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报道转载如下:

7月7日上午,安徽省芜湖市赭山半山腰的戴安澜烈士墓前,一场“行走的思政课”正在进行。

安徽师范大学五四爱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等多支暑期实践团队,联合芜湖市镜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镜湖区人武部、芜湖市绿影小学、美加印象社区等单位,开展祭奠和红色宣讲等活动。大家驻足在戴安澜将军铜像前,诉说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铭记历史,勿忘来时路。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我们要将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安徽师范大学2023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夏文晴感慨。

戴安澜将军,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故又称为“海鸥将军”。1904年11月,戴安澜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现为无为市,属芜湖市管辖)。1926年1月,他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团副、团长、旅长,在古北口、台儿庄、武汉会战中屡立战功。昆仑关一役,他曾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

1942年年初,我国派出远征军进入缅甸,打击日本侵略军。3月18日,戴安澜将军率第5军200师远征军先头部队入缅抗日,进驻缅甸南部的同古地区,同日寇第55师团展开激烈战斗。戴以孤军深入,奉命固守10天,以待援军。

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带头立下“誓与同古共存亡”的遗书,表示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历时12天的同古保卫战,200师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

1942年5月18日,部队遭遇敌人袭击,戴安澜身负重伤,最终于26日壮烈牺牲,时年38岁。

戴安澜将军灵榇于1942年7月14日归国,1948年5月3日,运往小赭山公墓。

据介绍,公墓是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四周围以短墙,并建石碑牌坊,种植花木,以示千古流芳,奖励精忠报国之意。

1956年9月21日,戴安澜将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其坟墓作为烈士坟墓予以保护。1984年4月4日,修葺一新的戴安澜墓地重新对外开放。

毛泽东同志撰写诗歌悼念戴安澜将军:“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同志为其题写的挽联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朱德、彭德怀同志题写的挽联为“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戴安澜烈士墓修建后,社会各界前来祭扫、拜谒的络绎不绝,清明节更是达到高峰。2003年清明节期间,一位二战侵华日军老兵的亲属专程来芜祭扫戴安澜烈士墓。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06年年底批准在芜湖建立戴安澜烈士铜像。2007年8月15日,戴安澜将军铜像落成揭幕暨拜谒仪式在芜湖赭山公园内举行。如今,戴安澜烈士墓和戴安澜将军铜像成为一个整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世人瞻仰、拜谒。

在芜湖市,和戴安澜将军相关的红色地标不只有烈士墓。坐落于芜湖市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村的戴安澜故居,是目前现存的唯一一处与戴安澜将军有着紧密联系的故居建筑,201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安澜故居前,有两棵刺槐,取名“安澜槐”“荷馨槐”,由芜湖市第二中学迁移而来,为其夫人1947年亲手栽种。故居记载着戴安澜的生活轨迹,历经数十年风风雨雨,仍然保存完好。

多年来,当地青少年也在传承戴安澜将军的抗战精神。

芜湖市第二中学又名安澜中学,为纪念戴安澜而创建。该校校长朱国庆介绍,近年来,学校挖掘“安澜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将戴安澜将军爱国、责任、担当的精神内核融入育人全过程,开发“安澜精神”主题校本课程,带领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聆听英雄故事,让课本上的文字化作可触摸的历史记忆,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成长动力;搭建各项活动平台,在公益展演、红歌比赛、话剧演出中传播红色文化。

原报道阅读链接:【中国青年报】https://zqb.cyol.com/pad/content/202507/11/content_413414.html?isshow=1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