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制服撑起的是一片万里晴空,胸前的徽章代表的是威严的形象,一份份诉前建议维护的是碧水蓝天。检察建议仅仅是一张纸,但这张纸的背后却凝聚着无数人的努力和心血。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这是你们这群最可爱的人的共同愿望。
在百姓眼里,检察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明察秋毫、惩恶扬善、大公无私、正气凌然……这些词汇用来形容你们并不夸张,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你们的时候,不是高傲严厉,而是热情相待,不是盛气凌人,而是和蔼可亲,你们的姿态和魅力吸引我们不断前进。
刘振球,弋江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的带头人之一,在他的带领之下,新兴的公益诉讼制度在弋江区落实情况走好,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检察院从反贪反渎,对公益诉讼的不甚熟悉,到现在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为公益保驾护航。无论是在反贪反渎方面还是在公益诉讼方面,刘部长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弋江区检察院都展现了积极的姿态,拿出了优秀的成绩。
任重道远,你工作进取
每一份成绩,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用无数个昼夜的辛勤付出换来的。刘部长因行政检察工作业绩突出,被邀请在2015年全省行政检察工作座谈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先后荣获2013、2014年年度优秀公务员、2013年全市检察机关论文研讨征文活动三等奖、2016年度弋江检察院先进个人等奖项。
尽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刘部长仍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诉讼监督部的副部长,他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公益诉讼发展的现状,并且对其未来发展状况进项了思忖。刘部长在采访中指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从之前毫无经验到现在得心应手,从中获得的经验对接下来的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不过公益诉讼的推行却存在着诸多压力。一方面是行政部门,在检察院发出诉前建议时,相关行政部门便迅速处理,动作很快,最终难以形成诉讼。二是民众对公益诉讼的了解不多,对投诉渠道并不清楚。
针对这些问题刘部长做出了专业性的解答,他指出公益诉讼并不是去找行政机关的麻烦,而是监督和督促其履职责,勇作为,干实事。公益诉讼目的不在于诉讼,在于维护公共利益。此外,还需拓宽投诉渠道,完善投诉平台机制,让民众参与其中,提供案件线索来源,公益随手拍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应用。
责无旁贷,你不畏艰险
曾深陷泥沼,曾闻过有毒气体,最危险,最脏的地方都留有有你的脚印和身影。两袖清风,不沾肥田三分露;一身正气,更喜悬崖百丈冰。
当被问道:办案过程中会遇到危险吗?刘部长举出了两个例子,一是身陷到表面绿草丛生,实则不知深浅的泥沼中,如果有孩子不慎掉入,恐怕连人影都见不着,后果不堪设想,听着足以让人毛骨悚然。其次是吸入有毒气体,可怕的是吸入之后还不知情,好在无生命危险。在谈及这些事时,刘部长虽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凶险。
危险常在,但公众的安全和利益需要这些人来维护,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担当。刘部长坦言:“在我们诉讼监督部有很多像我这样战斗在一线的公益诉讼检察官,我只是代表他们说出了办案中的酸甜苦辣。”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为护江山社稷、天下苍生前仆后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身为检察官,这是其职责所在,也是其“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质所在。
平易近人,你求贤若渴
刘部长在与公益诉讼团队交谈过程中也提到了目前公益诉讼型人才紧缺,培养人才刻不容缓。“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制度经过两年的试点正式建立起来,目前初步发展的效果非常不错,不过正是因为新运行,所以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并不充足。检察院也曾派人去参加培训,但真正专业性的人才却是寥寥无几。”刘振球说。
人才对于社会来说,如同禾苗需要雨露的滋润,花儿需要园丁的浇灌,冷冬需要阳光的照射一样。刘部长表示,以后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注入新鲜血液,多培养一些公益诉讼型的人才为检察机关所用,为维护公共利益所贡献力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检察官平凡却伟大,他们凭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捍卫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刘部长是这样,他背后的那群人亦是这样。
(李旭)
原文阅读地址:
中国青年网:
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323933&app_version=1.0.4&sid=92480&time=1533184692&signature=rdvG9ReJyYL36goEAWV46xOLJS9OmkaMQD0OPmnkw5jBl2X8Zx&sign=9127661e4a002c183365f62ac9e66efe&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