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师大博物馆内,有一个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的砚台。该砚台距今已200多年,经考证是“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画梅遗砚,砚台是校友张汉鹄先生捐赠。张汉鹄为何将如此珍贵的砚台捐给母校?该砚台身上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昨日,记者目睹了这块珍贵的端砚。透过厚厚的防弹玻璃,置于其间的黑深色端砚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旁边是安放端砚的盒子和底座,为方便人们观看,才将端砚从盒子里取出来,各自存放(如图)。暗红色盒面上写着“香叶草堂 画梅遗砚”,落款是“嘉庆二十年初秋 汀州伊秉绶”。
“香叶草堂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书房,罗聘还著有《香叶草堂诗存》。”安徽师范大学裘士京教授介绍说。在端砚的正面,还刻有“两峰道人”字样,“两峰”是罗聘的号。罗聘是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一位,人物、山水、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本人、其子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香叶草堂 画梅遗砚”八个字是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所写。伊秉绶福建汀州人,工书,尤擅篆隶,其隶书成就最高,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
在端砚的背面,有很多题词,风格不同,“砚背有纪晓岚、刘墉、姚鼐、梁同书等名人的题词。”裘士京教授说,这些题词的真伪有待考证,即使其中有伪,也不影响其价值。
这块砚台是如何最终在安师大安家,这还要从校友张汉鹄说起。张汉鹄祖籍芜湖,1949年考入国立安徽大学(现在的安徽师范大学)农学院,195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54年随农学院迁至合肥建立的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安徽农业大学),但“师农一家亲”的感情深深扎根在他的心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将爱好书法的父亲所收藏的这块端砚捐赠给了母校。后经考证该砚是“扬州八怪”之一罗聘的画梅遗砚。
(李贾、赵亚玲)
原文阅读地址:
《大江晚报》:
http://epaper.wuhunews.cn/djwb/pc/content/201805/10/c2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