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安徽日报】头版报道我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

  • 时间:2016-12-28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马星宇

    本网讯(党委宣传部)9月12日,安徽日报在头版以“倾情基层,赓续红色基因”为题大篇幅报道我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的先进事迹。文章从“深入浅出,通‘天线’接‘地气’”、不忘初心,接力宣讲二十载、导师引领,真学真信真用等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宣讲团的发展经历和先进事迹。原文如下:

    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理论宣讲团,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江淮大地的学校、街道和社区,孜孜不倦地传递党的声音,用群众语言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倾情基层,赓续红色基因

深入浅出,通“天线”接“地气”

  “欲要生产生活好,绿色发展少不了。铜陵作为资源型城市,可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守护碧水青山。 ”前不久,一场生动活泼的 “五大发展理念”理论宣讲在铜陵市阳光社区拉开帷幕,前来听讲的群众和老党员们纷纷点赞。出人意料的是,5名宣讲团成员都是20岁出头的学生,均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一个大学生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

  “作为理论研究性社团,我们目的在于组织大学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先锋人物,将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地传递到基层。 ”今年大三的陈枫是安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作为社团目前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今年“五大发展理念”主讲人。

  据陈枫介绍,为开展好暑期社会实践宣讲活动,团队成员前期学习和整理资料达一个月之久,历经3次修改才趋于成熟。 7月6日,宣讲团队特地赴铜陵幸福社区和阳光社区展开调研,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大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等问题的感受,用他们身边的事例展开讲解。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安师大还依托社团组建了大学生“创先争优”先锋人物宣讲团,奔赴全省16市,深入街道社区、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宣讲活动。

  “选择人物时,第一个便想起郭明义。15年中,他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20余年献血达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10倍多。”宣讲员黄心怡说,为了把郭明义的事迹讲好,她经常“白加黑”“五加二”地连续备课。最忙碌时,一个月走乡串户宣讲20多场。有一次她到皖北农村宣讲,回程时没赶上车,在大雨中被冻了两个多小时。

  “大学生们,还没听够啊!”“能不能在我们小区再增加几场? ”在芜湖市红梅社区,一场先锋人物宣讲后,社区退休老党员殷芳虎等拉着宣讲团成员的手不愿离去,他们盼着这样的活动经常举办。近年来,安师大宣讲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常有听众口口相传:“报告既通‘天线’又接‘地气’,十分精彩。 ”

                  不忘初心,接力宣讲二十载

  “宣讲团源自我们班理论学习兴趣小组,成立于1995年3月,最初只有三五个人,当时名字叫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回忆起社团刚成立时情景,首任会长姚宏志记忆犹新。他说,那个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学生社团几乎没有,而大学生普遍又对此兴趣盎然;

    由于自己是思想政治专业,对政治理论相对熟悉,于是联合班上其他几名同学成立学习小组。没料想,很快小组便攀升至30多人,甚至不少理工类同学也加入其中。逐渐地,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社团应运而生。

  姚宏志告诉记者,社团初衷在于学习研究理论、宣传理论、服务社会,开拓党的理论传播新路径。从成立时的学习小组到如今的宣讲团,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理论宣讲的宗旨和灵魂始终没变,一代代宣讲人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大众化、普及化。

  “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详细阐述一下。 ”“这要从中国近代史谈起……”2013年5月,应芜湖市绿影社区邀请,安师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历经两个多月准备,开展了为社区广大党员和居民宣讲十八大精神暨开创新局面、实现中国梦的主题活动。宣讲中,他们打破“读报告、讲观点”的传统模式,用例子说道理,用故事讲观点,增强宣讲生动性和感染力。 150多名社区居民聚集一堂,计划一个小时的互动交流,一直持续到午饭时间,仍意犹未尽。同年7月,一场题为《唱响中国梦、报国勇争先》的理论宣讲活动在凤阳县小岗村开讲。宣讲团成员用大众化语言、典型事例,讲述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显著特征、当代价值和实现路径,赢得听众一致称赞。近来,宣讲团正集中致力于“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讲,把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传播至最基层。

据姚宏志介绍,20多年来,安师大学生宣讲团以重大事件与重要思想进程为契机,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2000余场,覆盖学生和干部群众超过10万人次。今年初,团中央公布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名单,安师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成功入选。

       导师引领,真学真信真用

    “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汪清泉”。这是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宣讲团指导教师张正光的信条。自从1996年初登讲台,他便20年如一日,始终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见证并参与了我国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历程。不管是讲授“中国革命史”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张正光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真学、真信、真用。为夯实宣讲团成员理论功底,张正光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语言。

  张正光坦言,学生开展理论宣讲实属不易,首先得自己领会,光这点就要下一番功夫:从确定宣讲主题、草拟大纲到最终定稿起码要进行5轮以上,然后把文件式语言转换成老百姓愿意听的话语,再将理论跟群众身边的事结合起来。张正光说,前段时间赴南陵县农村宣讲时,他带领学生遍查当地风土人情和相关资料,做到宣讲时了然于胸、运用自如。

  青年学生都是“网络一代”,在互联网上常常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宣讲的责任所系。为此,安徽师范大学特地成立新媒体工作室,专门开通理论宣讲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微博,并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开辟理论学习专栏,采取图文、视频等多样化形式,定期向师生和校外网民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国家大政方针,传递社会正能量。

    “我们实行导师制,从数百名社团成员中筛选出10至15名核心宣讲员,让他们成长起来,播撒红色种子。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梁齐军表示,宣讲活动不仅是向基层群众普及马克思主义,也意味着引导青年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事实上,大多数理论宣讲员毕业后均考取了国内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之路,有些已成为这个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原文链接: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60912/article_3494940.shtml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