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卷本、22册、1200多万字……《刘学锴文集》首发式暨座谈会12月16日上午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河畔学术报告厅举行。文集系统整理、全面展示了刘学锴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唐诗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刘学锴先生曾任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用时三十年,系统研究晚唐诗人李商隐,包括其诗文的收集、整理、校勘、笺注,生平的考证、评论,以及其接受史的梳理,解开了许多长期纠缠研究者的谜团,得出大量有突破性的或有创新性的结论,完成了以《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李商隐传论》为代表的系列论著。2005年退休后,他用了十年左右时间完成《温庭筠全集校注》《温庭筠传论》《温庭筠诗词选》三部大著。
“写书的人都希望书的命长一点。”刘学锴说:“但愿人长久,还是但愿书长久?最好是活着的人看见还在活着的书。所以,书的命要长,写书的人也要活的长一些。”
刘学锴先生1933年生,早年就读、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3年调入安徽师范大学工作至今。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首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安徽师范大学终身成就奖”等。
原文阅读地址: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20-12/18/c_1126876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