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杂志在线发表由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松团队发现并描述的蛇类新物种——黄家岭脊蛇。论文第一单位为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安徽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第一作者黄汝怡是本科三年级学生,自幼喜爱蛇类,已发表蛇类学相关论文近十篇。共同第一作者彭丽芳是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通讯作者黄松教授系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高层次引进人才。
黄家岭脊蛇发现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黄家岭村,为地面生活的小型蛇类,身体具金属光泽。通身体背深棕色,腹面棕黄色,背脊正中有一条黑线纵贯全身。尾腹正中有一条由黑斑连缀而成的黑纹,是黄家岭脊蛇的主要鉴别特征。该新种的拉丁科学名称以我国著名蛇类学研究专家黄接棠教授的名字命名。
据了解,黄松团队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蛇类等两栖爬行动物分类、进化、保护研究,野外考察遍及全国,特别关注研究较薄弱的西藏等西部地区。目前已发现并描述了5个蛇类新物种:若尔盖锦蛇、香格里拉温泉蛇、海南华珊瑚蛇、若尔盖蝮、黄家岭脊蛇。在西藏、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安徽、浙江、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发现蛇类新记录物种十余个。2019年10月和2020年3月,黄松团队在Science杂志分别发表2篇Letter文章,呼吁保护西藏温泉蛇和大鲵,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方案框架。目前,黄家岭脊蛇正模标本保存在安徽师范大学标本馆,副模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上海自然博物馆。
原文阅读链接: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71/345269.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