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蒋家平理论文章《中国共产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 时间:2021-06-03
  • 来源:
  • 作者:
  • 点击量:
预审 审核

本网讯(党委宣传部)6月3日,《中国教育报》第05版“理论周刊”栏目头条以较大篇幅刊发了我校党委副书记蒋家平撰写的题为《中国共产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的理论研究文章。文章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智慧”这一主题,从“民心所向是党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来源”“人民立场是区别政党属性的显著标志”“先进理论是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不忘初心是党行稳致远的永恒动力”“集中统一是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根本保证”“新型政党制度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有效载体”“选贤任能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自我革命是永葆青春活力的力量之源”八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古今中外其他政党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现将全文转录如下:

从史诗般的全民抗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经济发展逆势上扬,从“十三五”圆满收官到“十四五”全面擘画,从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到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过去的浪骇涛惊、滩险流急,又波澜壮阔、气势磅礴,让我们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才能够领航中国这艘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民心所向是党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直以来,在西方话语体系里,西方式议会选举被认为是执政的合法性依据。但中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中国共产党先后是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下,凭借自身高度的整合力和坚强的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历经28年,建立了新中国。近代以来,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四万万原本没有国家和民族观念、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形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可见,中国共产党得天下,是中国亿万人民群众作出的正确选择。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得到了绝大多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根据哈佛大学最新国际调查数据,中国民众对共产党的满意度超过90%。所以,民心向背才是执政的最大合法性来源。

人民立场是区别政党属性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西方政党是公开的“部分利益党”,背后有着十分明确的特定集团、阶层、群体利益的属性,其政党利益始终围绕选举展开,因此它又是“选举型政党”,在社会治理决策时,会受到资本和集团利益的左右,而导致各怀“鬼胎”、相互攻讦,甚至为了资本利益而牺牲民众生命健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某些西方国家的表现已经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则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始终追求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民成为国家权力主体、权利主体、发展主体、利益主体、评判主体。正因如此,在疫情防控、抗击洪涝灾害等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能够做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不惜一切代价。可以说,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道义制高点上,是党执政为民的最大底气。

先进理论是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了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阶级属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然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从而成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和创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力地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不忘初心是党行稳致远的永恒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擘画的分步实施过程中,党治国理政的特点和优势非常明显,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党长期执政的稳定性。这一执政优势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道路更加坚定不移,过程更加有条不紊,成效也更令世人刮目相看。世界上极少有政党在国家发展脉络上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高瞻远瞩、清晰连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与西方“选举型政党”将竞选异化为政治营销,导致政治短视、组织涣散、政策多变、效率低下、民粹泛滥、群体撕裂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可以说,党始终不渝地坚守初心使命,经历百年征途,使得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集中统一是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根本保证。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建党实践中,党逐步形成了政治信仰的高度统一性、组织体系的高度严密性、实践活动的高度一致性、纪律约束的高度自觉性、维护核心的高度坚定性。这种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形成的团结一致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得党具有超强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能够实现如此超大规模的举国动员和高效迅速的应急反应,并取得突出的社会治理效能,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与西方一些国家疫情防控中混乱无序、效率低下、损失惨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新型政党制度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有效载体。围绕权力进行博弈是西方政党政治的常态,这种博弈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党之间相互监督,但却造成政府施政缺乏安定环境、社会力量整合不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难以推进等深刻的负面影响。中国共产党则通过党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制度优势,使中国人民形成了最广泛的社会共识。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伟大的政治创造。在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框架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力量,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党之间不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的目的,有效避免了西方“部分利益党”“选举型政党”中常见的利益绑架、恶性竞争、社会撕裂等不良后果。

选贤任能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确保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被挑选、推荐出来。特别是党历来注重在基层一线、艰苦地区、不同领域、特殊岗位培养锻炼干部,使得党的高层领导干部大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拥有较强的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反观西方一些国家,主要政府官员是在多党竞争基础上产生的,本质上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非从实践中脱颖而出,很多人缺少治国理政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有的甚至是“政治素人”,一些重要职位往往成为新总统上任后对支持者论功行赏的礼品。相较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是治国理政值得依靠的宝贵人才,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赖。

自我革命是永葆青春活力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能力是我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百年来,党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准确分析时代主要矛盾,正确指引前进方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持续不断地进行党内集中教育,持之以恒地整治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这既表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鲜明的实践属性和突出的实践价值,也表明党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超强能力,使党总是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总之,中国共产党具有古今中外其他政党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全党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齐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原文阅读地址: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6/03/node_6.htm

赭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

花津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027

天门山校区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北路171号

邮编:241008

教育基金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2号

邮编:241000